家长如何帮宝宝树立“直立”概念

小龙哥哥27

小龙哥哥27

2015-10-13 21:04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家长如何帮宝宝树立“直立”概念,赶紧了解了解吧!

  可可快3岁了,最近,妈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儿子看书的时候,会把书倒过来,而且看得津津有味。妈妈教他正过来看,他不但嚷嚷着不答应,而且还要倒过来看!妈妈纳闷,这样看能看懂什么啊?不是白看了吗?

  “倒视”不可怕

  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聚焦后,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底片)上形成一个倒像。这种倒像传导到大脑,经综合分析,倒像就被纠正成正立像了。因此,我们平时所观察和感觉到的各种外界景象都是正立的倒像,这就是正常的视觉成像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戴了一副类似照相机作用的特制眼镜,于是,他看到的一切都倒了过来。可是,大约4天后,他看到的景物又都是正立的了。原来,他大脑已适应了这种倒过来的图像。可当他摘下这副特制眼镜,他眼前的图像又变成倒置的了。再经过一段时间,才恢复了正常视觉。

  所以说,宝宝倒视时间久了依然能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所以,妈妈不要觉得宝宝倒视就没有收获。

  在幼儿眼里,没有方位,没有看着舒服不舒服的问题,不管看什么书,文字也好、图形也罢,宝宝都是把上面的形象当做一个整的图谱来看的。比如,宝宝看到一只小鸭子,不管是倒着还是斜着,宝宝都能辨认出是一只小鸭子,对他们来讲,这就足够了,不存在对不对劲,看着方便不方便的问题。

  很小的宝宝,他们一般都不容易分清“9”、“6”、“b”、“d”,这与他们辨识方位的能力差有关,虽然他们心里清楚哪一个是什么,但是写出来就不对了,这与他们没有这个辨别意识有关。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出现“倒视”是宝宝一定年龄阶段一种特定的认知形式、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因为没有影响宝宝的认知,宝宝觉得自己看到的也是“正立”的图像,无须纠正。

  3岁以前的宝宝,喜欢倒着拿书,是受生理条件限制的。儿童的脑部功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育起来的。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还未成熟,当他拿起书本看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印象反而是正立的,不影响宝宝观察世界,难怪宝宝不觉得倒视有什么不方便。

  宝宝的这种表现在医学上称为“倒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既然宝宝倒着看书是受生理条件限制,妈妈就没有必要为了这个而着急。随着宝宝不断长大,宝宝懂得了一定的观察技巧,脑功能发育起来了,就能正着看书了。

  帮助宝宝树立“直立”概念

  有的妈妈发现同龄的宝宝已经能正常拿书了,而自己的宝宝还倒着看书,就着急,要带宝宝去医院诊断治疗。这倒是不必。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所以,倒视持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幼儿倒视需要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时间还会长一些。

  但是经过父母正确引导和纠正,倒视持续的时间可以缩短一些。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和宝宝沟通、交流,锻炼宝宝的思维力,多带宝宝接触外面的世界,活跃宝宝的思维,以促进大脑发育。

  宝宝1岁以后,视觉基本同成人相近,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教给宝宝一些视觉经验和观察技巧,宝宝2岁以后基本就有“直立”概念了。

  宝宝拿书的时候,妈妈不要觉得反正宝宝也看不懂,爱怎么拿就怎么拿吧!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这样才是正着看呢:小猪的四条腿是冲着下面的,身体在上面!小朋友的头在上面,脚在下面,和我们一样啊,要不小朋友多难受啊!

  当宝宝逐渐长大,他们的方位意识不断增强,看到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他们记忆里留下的印象多了,宝宝慢慢就懂得了方位。如果妈妈多引导宝宝,在现实世界中,渗透一些方位的知识,那么宝宝尽早建立直立观念,头脑里有了方位,就会很快度过这个倒视期。

  宝宝看动画片的时候,妈妈可以对着电视里的图像说:“看看,那里面的树根都在下面,树叶在上面,跟我们小区里的树木是一个样子的!”妈妈带宝宝去商场,用购物车的时候,对宝宝说:“购物车的车筐在上面,轱辘在下面,这样才能往前走!”

  

  但是相比起别的事物来,抽象的概念让父母们不知从哪里开始解释。其实从宝宝四五岁期间开始,父母就可以通过看、不断谈论和生活中的运用让宝宝理解时间的概念了。

  这里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您:

  1、父母可利用墙上大大的年历,告诉宝宝,每一个数字代表一天,每天晚上和宝宝一起在日历上把当天的数字画下来,告诉他从早上太阳升起到晚上夜深人静“今天”就要过去了,等我们一觉醒来,天亮了也就到了下一个数字,那就是明天。通过这样的方式,宝宝可以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感受。

  2、要让宝宝们理解连续的一行数字是一周,翻过了一页就是过去了一个月,还有点难。不过你可以用彩色笔写上星期天去动物园,或者用符号标注再过几天就是他的生日,可以吃生日蛋糕了,这都有助于宝宝们增强对时间的印象。经常在日历上画一些记号,日子长了,宝宝就懂得这些日期的规律,慢慢他就会懂得,爸爸每周一去上班,每周六会呆在家里。

  3、每天晚上上床以后,和宝宝一起聊一聊这一天都做了什么,然后谈一谈昨天的活动,再一起为明天做个打算。你可以用过去、现在、未来来解释时间的先后。

  星期和月份可以这样教:

  1、如果你的宝宝正期盼着几个星期以后的一个活动,这正好教他学会星期这个概念。你不妨和他一起在日历上数一数随后的这些日子,还有几个星期,还有几天。

  2、春节前夕,妈妈可以剪出很多小雪花,贴在每个日子上,直到除夕来临,为了迎接暑假,和宝宝一起在一棵大树的图片上挂树叶,每天挂一片,等待假期的来临。当宝宝常常关注时间的变化,有了足够多的经历时,你就可以进一步告诉她,一个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一年有12个月。他可能对这些概念有点生疏,你不妨从日历上数字的长短来说明星期和月份,不要期望宝宝能一个晚上就明白所有的概念,你需要一遍一遍地重复,他才会慢慢了解。

  这样帮他们学会认识时间:

  1、你别指望还不会看钟表的宝宝们告诉你准确的时间,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钟表上面的数字代表着什么。教育学家认为;五六岁是比较适宜学习认钟表的年龄,但在这之前,你可以用具体的现象来向他们说明时间,比如当宝宝要看动画片时,你就可以告诉她当短针到了8长针到了12的时候,你就告诉妈妈给你开电视,这样宝宝自己会观察钟表,到了时间会提醒妈妈。

  2、每天都由分分秒秒组成,让宝宝们有代表时间概念的词来表达生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妈妈可以用一个小闹钟,对好闹铃时间,然后对宝宝说,我们来收拾房间吧,5分钟以后,闹铃响了我们就停止。

  3、用图表的形式给宝宝制定一个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画一个小钟表,指针指向7点,然后旁边画一个小宝宝起床的图画,表示7点起床,然后7点半吃饭 等等。这样可以让宝宝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很快对时间有了概念。

  4、经常把两件事进行比较,让宝宝理解有些事情花费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可以从简单的开始训练如:谁单脚站立的时间长。让他们了解1分钟和1小时都能做什么,比如一分钟可以摆好盘子,5分钟可以唱一首歌,15分钟能看一本书,1小时可以看一部动画片等等。

  其实教会宝宝认识到时间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这个时间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心急,像我们认为的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通过日常一点一滴学会的哦!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对您有所帮助。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也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 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可出现发生晕厥,被迫长期卧床休息,卧下后眩晕或晕厥症状能缓解。此外,可出现自主神经损害的症状,如皮肤干燥,出汗少,排尿、排便障碍,性欲减退及勃起功能障碍等,很大程序上影响了生活质量,以下方案可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1、起床走动及体位改变时,动作要慢,避免骤然起立,平时宜穿弹力袜、紧身裤或用弹力绷带,以减少直立时下肢静脉血液淤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2、饮食方面除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外,可适当增加食盐量以增加血容量。

3、中药可按低血压病处方随症加减。

4、药物治疗,地塞米松、左旋多巴、谷维素等。其他支持疗法,如三磷腺苷(ATP)、辅酸A、泛癸利酮(辅酶Q10)、肌苷、维生素B族也可选用。

  如果你翻阅过《解剖学》,那么你就会发现,人体貌似一台设计精密的仪器。遗憾的是,造化弄人,这台貌似完美的仪器,其实并不完美。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这些失误一直困扰着医学界。人体的各个部位,比如耳鼻喉、心脏、颈椎、牙齿……无论是外形还是功能,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轻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严重的甚至危害我们的健康直至生命。而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我们对身体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更给进化带来了挑战。

  记者采访了古生物专家和医学专家,他们都对人体设计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挑刺”,而且开出了“纠错处方”。但是,医生和专家开的“纠错处方”,大自然这位医生会执行吗?

  1.

  直立行走的“代价”是巨大的

  从爬到直立行走,人类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进化。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均远表示,为了“站起来”,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不惜代价”,以至今天我们还不得不为此埋单——饱尝足痛膝伤之苦,忍受背痛的折磨,还要应付孕妇分娩时的险象环生。

  椎间盘突出是人类的“专利”

  人类的骨骼分布,关节、肌肉、韧带结构兼顾实用与美观,相当合理,但是离完美还有一定的距离。江苏省中医院骨科的沈计荣博士说,直立行走虽然解放了双手,但为此达成的进化妥协,也带来了骨骼剧变的烦恼。

  沈计荣博士说,人类的祖先在用四只脚走路的时候,是脊椎大,腰椎小。直立行走之后就恰恰相反,脊椎小,腰椎大。脊椎从原先的起拱顶作用,变成了今天充当承重的立柱了。这种脊椎从耗能的角度看,既经济又有效,维系着人体平衡和双足移动,但却承受了过度的压迫,“让它吃了不少苦”。椎骨在受到长期挤压时,椎间盘就可能会突出,压迫脊椎神经,引起疼痛。除了人类,没有一种灵长类动物领教过这种背部不适。沈博士说,现在人们都用游泳方式来预防颈椎、脊椎以及整个背部的疼痛,游泳的状态,其实类似于回归到我们祖先用四肢行走的状态。

  除了脊椎,人类的膝盖也饱受“直立之苦”。沈博士告诉记者,在奔跑或快步走时,我们的下肢承担的压力可能接近体重的好几倍,膝关节、踝关节、足部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这也正是人类饱尝足痛膝伤之苦的原因所在。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大自然应该改变一下盆骨倾斜度或加固膝关节的韧带,这样人体才会获得更理想的支撑。

  “站起来”后心脏负荷加大了

  “疾病从哪来,基因演变,一切都跟进化息息相关。”陈均远说,人类原来是爬行的,直立行走导致心脏负荷一下子加大:“四肢动物患高血压病的现象十分罕见,比如爬行动物得心脏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但是灵长类动物的人和猿中则很普遍,原因就是灵长类动物具有竖立行走能力的特点,这才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在医院的临床观察中也发现,人在躺卧休息时,心脏每分钟喷出血量达5升,处于竖立状态下,心脏的喷血量降低到每分钟3升。为了弥补心脏喷血量的下降,体内神经和激素系统就会促使血管收缩,迫使动脉系统中的血量减少,使心脏喷血量和脉容量之间得以保持平衡,并使头部及体内其他器官能得到正常的供血。“竖立的姿态促使动脉血管经常不断地进行收缩来提高血压,以保证身体各部位的正常供血。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高血压病。”据悉,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这个全新的观点。

  如果人类的心脏有一种新型血管,也就是可以自动生长的血管,就可以从栓塞处绕过,继续发挥输氧的功能。

  产道变窄,生孩子变得困难

  分娩对所有的妇女来说,都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因为它意味着剧痛和风险。陈均远告诉记者,与人类相比,大部分灵长类动物对此却并不发愁——它们的胎儿在穿越产道时,可以说是畅通无阻。那么,人类的产道为什么会曲折难行呢?

  陈均远的解释是,这都是为了兼顾直立行走的需要。妇女骨盆的结构既要使直立行走成为可能,又得让宝宝通过,它必须在两种需求之间取舍平衡。结果是,臀部变窄,女人骨盆变小,产道严重变窄,虽然还算管用,但只是勉强将就。而大脑的发达,使胎儿头部变大,使女人的生产成为生物中最难的事。在100多年前,分娩是育龄妇女的首要死因。

  如果在新生儿“体积缩小”的同时,妇女的骨盆变宽,生孩子难的问题就解决了。

  2.

  我们的鼻子好看不中用

  人类的鼻子承担着嗅觉、发音等重要功能,应该是上帝很精细的杰作了,然而上帝在设计时却疏忽了一些细节。

  中大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戴大春也对上帝的“粗糙设计”感到不满意。戴大春说,鼻子是体现人脸立体美的地方,但是就是因为太“突出”了,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鼻中隔在胚胎期由几块软骨组成。在发育生长和骨化过程中,若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因为鼻骨强度不高同时突出于脸部表面,易受外伤,也可导致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易引起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疾病。

  鼻、面部的静脉可由内眦静脉和眼上、眼下静脉而与海绵窦相通;静脉管内又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故当鼻、面部感染和疖肿时,若治疗不当或用力挤压,则可引起海绵窦栓塞或其他颅内外并发症。

  3.

  人类的耳朵、鼻子、牙齿都很“无能”

  也许是上帝没有料到现代医学的进展让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如许之多,以至于很多器官的进化跟不上寿命的延长,没有预留足够的储备时间。

  耳朵:50岁开始听力下降

  戴大春告诉记者,很多人在50岁左右听力就开始下降了。北京市1996年抽样调查发现,北京市区老年人的耳聋患病率为41.84%左右。

  听觉如此重要,上帝在设计人类时做了两只耳朵,以保证一侧听力受损后另外一侧听力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将听力传导通路设计得非常精细,却将供应耳蜗血液的血管设计成没有侧枝循环的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不能由其他动脉的供血加以补偿,导致内耳代谢障碍供能不足,没有再生功能的毛细胞因能源不足功能萎缩、消失,从而听力出现不可挽回的下降。

  如果大自然能赠与我们一双鸟儿的耳朵就好了,鸟儿的毛细胞能自动再生。

  牙齿:不进反退

  “从设计上,人类的牙齿排列非常完美,满足了咀嚼、发音的需要。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牙齿没有进步反而退化了,而我们的寿命却在不断延长。”中大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李斌告诉记者。

  李斌告诉记者,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古人们经常吃粗糙的东西,牙齿的磨耗面比较小,排列非常整齐。而现在人们由于食物太精细对牙齿反而不好,因为咀嚼精细食物对颌骨的刺激降低,从而会导致颌骨慢慢退化并且逐渐变小,就会造成牙齿萌出空间不足并且引发牙齿畸形的现象。儿童牙齿畸形、蛀牙、牙周炎等毛病都和牙齿的退化有关。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一般来说,六岁左右乳牙开始逐渐脱落,第一磨牙首先长出,大部分恒牙在14岁左右出齐。也就是说从14岁开始,这副恒牙就要伴随我们走过至少60年的时间。如此长的使用时间,也让上帝万万没有想到。陈均远也告诉记者,原本牙齿的寿命是40年,现在要足足多出20年。

  当鲨鱼不慎掉落一颗牙齿的时候,它很快就会长出新牙,而且与原先的牙齿一样锋利。人类的牙齿,如果能有鲨鱼一样的再生能力就好了。

  4.

  医学发展

  让人类进化停滞?

  很多人还记得北京猿人的形象:扁平的额头、粗壮且突出的眉脊、突出的嘴巴、没有下巴的颏……几十万年过去了,从北京猿人到现代人,头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如今人类还在进化吗?专家们表示,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在对于人类是否还在进化存在着争论。许多研究者认为,人既然是生物,理所当然还在进化,我们之所以看不到人类还在进化,是因为生物进化是以大的时间段为尺度的。也有学者认为,人类不仅在进化,而且还像其他生物一样,必然会走向灭绝。但是这些观点难以检验:若看不到人类还在进化,看不到人类在走向灭亡,完全可以归功于时间尺度不够大。若这种预测的时间尺度达到几十亿年,那意义真的不大了,因为最终地球都可能会消失了。

  至于未来人类会进化成啥模样,陈均远教授认为,这太难预测了,“进化的过程是很慢的,自然之手会不会按照我们开出的处方继续塑造人类,各个器官能否进化到位都不太好讲。”

  古生物所的王娜介绍,一些科学家还指出,发达国家高科技和现代医药学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进化规律。以前是“最适者生存”,现在是“人人都生存”。虽然自然选择在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发挥着作用,但现在已经对人类几乎不起作用了。

  如果人类还能存在

  5亿年,会是啥样?

  美国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推断,人类至少还能再存在5亿年。沃特和其他科学家认为,根据过去的进化理论和目前人类发展趋势,人类未来最有可能以以下几种形式存在:

  单一人种: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全球人类前所未有地联系起来,文化的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过,像所有的单一物种一样,单一人种也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新生物种:如果人类延续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会向太空扩张,形成新的人种。新的人类物种可以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上进化形成。如果人类在火星上建设家园,由于火星同地球的极大差异,在那儿出生并长大的人类就不可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因为地球上的重力是火星的三倍,因此新的人种“火星人”可能仅需要几代繁衍就能形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半机械人:有科学家预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可能在2030年诞生,这就意味着新的机器人种族的诞生。而在未来,技术的发展允许在大脑里植入智能芯片,让我们更加聪明。但问题是,在人的身体中加入了智能机器后,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机器与人脑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共生智慧,可能保留也可能不再保留今天被我们称为人性的一些特质。

  基因人种:用基因和药理学方法来强化人类,目前,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找到了让老鼠更聪明长寿的方法,设想一下,经过强化之后,一个人能在100岁的高龄保持最佳状态,还像个小伙子,人的寿命就可以超过120岁,甚至更长。(安莹)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二)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家长如何帮宝宝树立“直立”概念

分娩
家长如何帮宝宝树立“直立”概念

帮宝宝树立自信心的的方法

分娩
帮宝宝树立自信心的的方法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宝宝学走路家长这样帮

生活百科
宝宝学走路家长这样帮

宝宝树如何录制视频

手机软件 应用软件
宝宝树如何录制视频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寒冬来临 家长要怎样帮宝宝保暖

生活百科
寒冬来临 家长要怎样帮宝宝保暖

家长如何帮孩子选择朋友

分娩
家长如何帮孩子选择朋友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学龄前学着对他说“不”

学龄前学着对他说“不”

父母如何教1~2岁儿童说完整的句子

父母如何教1~2岁儿童说完整的句子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