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在听取灶王爷汇报后,于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看人间善恶,看看有没有不敬神灵、有没有战争动乱、有没有罪恶滔天,再决定着来年是否风调雨顺还是狂风暴雨,俗称“接玉皇”。这天起居、言语要谨慎,争取好的变现,以博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除了这个习俗外,还有糊窗户、做豆腐、赶乱岁、千灯节、照田蚕等。做豆腐,是因为“腐”通“福”,豆腐代表者祈福;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后,人间处于无神管辖,民间百无禁忌,多婚嫁,俗称“赶乱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guonian/)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过去,普通老百姓都比较苦,一年难得吃几次肉。好不容易盼到了过年,家里养猪的纷纷开始杀猪,没有也去集上称几斤。“年肉”讲究吃红烧肉,肉本身代表富裕的意思,再加上红烧肉颜色红润鲜艳,更能表示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十足。
另外,各地还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六,洗净禽兽屋”的说法。从今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年猪杀了、家禽也傻了,猪窝、鸡鸭窝都空起来,可以好好进行清洗干净,以求明年家禽兴旺。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guonian/)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鸡鸭外,还要赶集采办年货,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等,还要赠送小孩的各种玩具礼品、头花饰物等等。
由于民间传说,正月里不能剃头,剃头会死舅舅,因此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七之前剃头理发,俗称“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这天,汉族还有集中洗澡、洗衣,好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所谓“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把面发
到了二十八日,都要准备发面做馍还是蒸年糕,开始准备过年主食。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除了发面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窗花、春联。其中,贴春联习俗源于古代“桃符”,古人以桃木来辟邪。到了五代后蜀孟昶,雅号文学,喜欢题写桃符送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春联的起源。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遇小月,二十九就是除夕日,即使不是小月,准备活动也要在这一天完成,所以这天特别忙碌,除了把发好的面做成各种各样的馍,还要祭拜祖先,祈求祖先来年保佑,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大族、大户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一般悬挂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男子1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得入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
鲁迅小说《祝福》里关于祭拜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情节,不洁的妇女连祭器都不能沾手。
腊月三十,除夕节
忙了半个月,终于到除夕了,腊月三十就是我们重要节日除夕。不管在外多远,离家的游子都会在除夕夜前赶回,与家人一起吃碗团圆饭,喝一杯欢聚酒。除夕当天,北方家庭会围在一起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