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
1.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写福字
写“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 ,而在过去则指福气 、福运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剪窗花
窗花是汉族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分为南北风格,南方以“精致”为美,其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以朴实生动为美,其特点是天真浑厚。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人们在春节期间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4.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5.燃放鞭炮
在中国过年放炮无疑会增添很多喜庆的色彩,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燃放鞭炮在我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但由于燃放的鞭炮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引起火灾,所以现今很多地区都已经禁止放烟花爆竹。
6.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
7.吃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圆饭,是指在岁末除夕的时候,家人们团聚在一起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仅仅丰富多彩,而且寓意很重,吃年夜饭之前,要先拜神祭祖,仪式完毕后才可以开饭。
8.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9.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晋朝所著的《风土纪》中说:“除夕之夜大家互相赠送东西,称‘馈岁’长幼齐聚,终岁不眠,以待天命,称‘守岁’。”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后,点起蜡烛和油灯,围坐火炉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跑,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10.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