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2、4颗牙期
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3、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煮蛋,蔬菜之类的。
4、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是容易生病的,在长牙期间。
有好些小宝宝会有不少身体的麻烦冒出来,像烦躁不安、爱哭闹、拉肚子、脱水、不停地流口水等等。于是,大家就认定了这些情况就是所谓的“通常长牙的情况”,而不去查究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观察到红肿的口腔黏膜,浅浅地刚冒出头的牙齿,尤其是牙齿萌出的几天里,小宝宝会有局部受刺激的现象,宝宝会用自己的指头或其他可能抓捏的东西去摩擦,而这些动作又会导致流口水。之后,家长会发现牙床上的小白点,不久之后就成为牙齿穿出牙龈的地点, 正常情形是不会有溃疡。 至于刚长出的牙周围会有类似牙龈炎红肿情形 则和牙齿萌出后与口腔内的细菌作用,产生的慢性发炎反应有关。
相关链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obaozhang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