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建议:首先应该避免白天过度劳累,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因入睡后3小时膀胱内便贮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鼓励孩子白天多饮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水果。同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对孩子的进步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帮孩子树立信心。
小孩子一般的尿床原因都是意识不清醒导致的。小孩睡着之后,有了尿意,不能马上起床解决,而是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就尿了。应该从小锻炼晚上让小孩子醒过来自己解决,而不是大人把尿,要锻炼孩子的意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tongbaojian/)老人们都说小孩子不准玩火,玩火容易尿炕。其实也是有点道理的,梦中尿尿灭火。有时候小孩子睡觉会做梦,梦到自己有了尿的意识,找个地方然后就尿了,其实尿床上了。
夏季我们都容易出汗,喝的水一部分都变成了汗液。而到了冬天,我们几乎很少出汗,自然尿就多了。再加上小孩子睡得比较沉,不容易多次起床解决,自然就尿床了。
有时候睡觉前喝了好多水或者饮料奶什么的,那么睡前不能完全排掉。等到睡着多次的尿意,家长也不能多次提醒孩子起来解决,结果就尿床了。还有孩子都十岁,甚至更大还在尿床,那么有一部分就是病理性的,需要看医生了。病理性导致尿床的原因就很多了,经常尿床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一、宝宝尿床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尽管不在床上画地图对成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对于神经系统和相关生理机能尚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做到这一点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会初步具备控制排尿的能力,但由于这种能力在白天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强,晚上则会相对弱一些,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在排除了疾病原因以后,如果次数不多就无须特别理会,等宝宝大一些,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如果3岁后的宝宝尿床一个星期超过3次以上,可以适当进行行为治疗。至于父母们所担心的遗尿症,则一般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
二、理解与宽容----处理尿床问题的大原则
在尿床事件中,可怜的孩子通常被视为制造麻烦的“罪魁祸首”,有的父母甚至会就此责怪孩子,殊不知,孩子尿床之后,本身就会有羞愧、担忧、无助甚至自卑的情绪体验,这种感觉一旦被他人的强烈反应强化,就会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克服尿床行为,严重的话,还会受到心理伤害,引发行为障碍。
其实,孩子尿床之后,最期望得到的是谅解、宽容和安慰,而不是被迫承担责任,来自成人的理解与宽容不仅不会纵容他们的尿床行为,还会让他们更快的学会自我控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tongbaojian/)相关阅读:儿童尿床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