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如果哭闹或不听话、不好好的吃饭时,家长用孩子害怕的语言吓唬他,如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到外边让老虎吃了你",如果宝宝想玩泥,家长怕弄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等,恐吓孩子,从而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形成胆小内向怯懦。
小孩子刚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的时候,会很好奇,他们经常会有很多问题,而且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无行动。但是有些爸爸妈妈一直把孩子捧在手心,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全部帮孩子处理好,其实这样会让孩子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样孩子就会渐渐的形成一种胆怯的心理。
另外一种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太过于严厉,对孩子的各种限制也比较多,就会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实践,这样孩子就不能再实践中获得知识,去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这样也会导致孩子性格变得内向,胆小怯懦。
1、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孩子在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自信、平稳的性格。家长之间有事多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
2、不用过于生硬、恐吓的手段教育孩子。家长如果恐吓孩子,用一种极端的方法,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就罚孩子蹲黑屋子;这样的方法就容易造成孩子胆小、怯弱的习性。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心平气和,循循善诱。
3、在家长的帮助下,鼓励孩子做一些挑战极限的事情或参与挑战的刺激性活动。
4、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放权,鼓励孩子独立。平常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
5、让父亲影响孩子。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性是一种阳刚、勇敢、自信的代表,多让父亲带孩子玩耍,做游戏,有利于培养宝宝的良好的品行。总之,随着宝宝的增长,要让孩子多接触外界事物,多认识世界,多于小朋友交往,鼓励孩子去探索与尝试,从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2岁以前:不太会“和别人一起玩”
通常,宝宝在0-2岁时,还不太会真正和别人一起玩。在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宝宝可能观察爸爸妈妈怎么玩,或者模仿爸爸妈妈怎么玩。当你把两个同龄的宝宝放一起,他们通常是自己玩自己的。
3岁:“平行游戏”阶段
3岁的宝宝开始关心同伴,喜欢和别人在一起玩的感觉,比如轮流玩一个东西,喜欢观察别的宝宝怎么玩。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平行游戏”,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比如,一个宝宝在搭积木,另一个宝宝也在搭积木,他们会互相观察,但是通常不会合作搭一样东西。
4岁以后:“合作游戏”阶段
4岁的宝宝开始体会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他们可以遵守某个游戏的规则,像丢手绢这样的游戏,宝宝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完成。再比如,他们会合作,用积木搭成一个很大的房子。宝宝们享受有规则的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也知道照顾别人的情绪,学会适当地礼让。在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宝宝的社会性得到飞跃式发展。
5岁的宝宝社会性发展飞速,更加能够合作,并且他们对“朋友”这样的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
每个宝宝都不一样,要懂得尊重个体差异,不能期望每个宝宝都非常外向。在宝宝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请仔细观察,你的宝宝是怎么发起互动的?又是怎么回应的?
社交积极者
这类宝宝常常发起和他人的互动,而且会积极回应他人发起的互动。这样的宝宝可分为三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自如地和他人互动;和同龄人互动好一些;和成人(如老师)互动好一些。
观察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ggepeiyang/)这类宝宝一般不发起和他人的互动,虽然他们会回应他人发起的互动,但他们常常像一个圈外人,游离于同伴间互动和集体活动之外。这样的宝宝,多给一些机会和时间,他们和成人的交往会比较容易一些,但是和同龄人的交往可能会相对难一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ggepeiyang/)独行者
这类宝宝喜欢自己玩,对和他人互动不感兴趣。当然,如果他们需要什么东西或有什么事情,会主动发起和他人的互动。但是对于他人发起的互动,他们经常性的不理不睬。
社交消极者
这类宝宝比较少见。他们既不发起互动,也不回应,对他人的游戏丝毫不感兴趣。这样的宝宝,父母要特别关注,要花很多精力去帮助他们和别人交往。
教育叮咛:切忌给宝宝贴标签
内向外向是我们描述人格的两个面,并没有哪个更好的意思。宝宝发展有个体差异性,父母切忌给宝宝贴上“内向”这样的标签。
1.做“介绍人”,引宝宝参与互动
你可以做宝宝加入一项活动的介绍人,带动别的宝宝与自己的宝宝互动,最后自己退出。
夏天,邻里间的几个宝宝在玩水,他们的水桌里有各种玩具,勺子、杯子、水果等。小乐在旁边看着,不知道怎么加入。
妈妈看到后,拿来一个娃娃,对大家说:“看,我们有一个娃娃。她刚刚起床,要洗个澡。小乐,过来给娃娃洗个澡。”小乐过来,拿起一个杯子给娃娃洗澡。
小伙伴们都很高兴。妈妈把娃娃给了其中一个宝宝,说:“你来拿住娃娃吧。”那个宝宝拿住娃娃,小乐继续给娃娃洗澡。又有一个宝宝拿来一个瓶子,给娃娃头上倒洗发水。小乐就说:“好,现在该给娃娃洗头发了。”
他们就这样玩起来。妈妈完成了把宝宝引入一个活动的任务,慢慢地退出了这个活动。如果宝宝们停止了和小乐的互动,妈妈可以再次介入,或者在这个游戏里加入新的元素。
2.在家和宝宝预习游戏
有的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比如捉迷藏的游戏,去捉的这个人必须要静止在一个地方,不能偷看,数到10或20,才可以去找藏起来的人。爸爸妈妈可以在家和宝宝先玩这个游戏,熟悉规则,那么等宝宝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
再比如过家家的游戏,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家和宝宝一起玩,分配角色,理解这些角色都要做什么事。下次宝宝和别人一起玩时,会更好地遵守规则,理解角色并执行这些角色的任务。这样宝宝会比较自信,甚至还会担任起分配角色这样的“领导”角色。
3.提供促进互动的玩具或游戏活动
可以经常邀请宝宝熟悉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准备一些相同或类似的玩具,这样的玩具可以推动宝宝和别人一起玩。
宝宝都喜欢玩水,可以给宝宝一大盆水,和几个类似的船和杯子。婷婷本来在一个人玩,当她发现别的宝宝把船装满水,沉下去,倒出水,又浮起来。她觉得非常有趣,正好她手里有和其他人一样的玩具,她就模仿起别人的举动了,也来装水倒水。玩得高兴了,就不由自主地加入群体,她会去要求 “我们换个船吧”或者“我们让船排队”。
温馨叮咛
注意玩具的数量
邀请别人来家里玩,准备的玩具数量不要太多但是也不能太少。玩具太多,宝宝们会各自玩自己最感兴趣的玩具;玩具太少,那就会引起宝宝之间抢玩具的冲突而不是合作地玩。
准备同一主题的玩具
如果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可以安排一些同一个主题的玩具。这样两三个宝宝可以就同一主题玩上一段时间,也有利于他们互动。
更多精彩阅读:开发幼儿右脑有什么方法 婴幼儿右脑开发的黄金5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