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要注意秧苗的选择。水稻秧苗是产量的基础,有时稻农对插秧前的拔苗、运苗、本田放苗的过程不够重视,导致插秧后出现干尖、死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首先,拔秧或起苗前一天一定要浇一次水,不能干拔苗或起苗。其次,拔苗或起苗后马上运到本田,拔苗或起苗后在外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其三,稻苗运到本田后马上放到水里,放到水里时稻苗的根部不能露在外面,以免根系干。
插秧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经多年的实验证明,5月15日前插秧,有利于提高成熟度和千粒重,但因为插秧时温度低、缓苗慢,6月5日以后插秧时,一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明显降低,产量最低。因此,能够在5月30日前完成插秧的情况下,最好是在5月20日前后开始插秧,以利于提高产量和米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插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秧龄。因为插秧秧龄小,低节位分蘖增加,有利于提高成熟度,但一穗粒数减少过多,产量不高。插秧秧龄大,低节位分蘖减少,穗数不多;高节位分蘖增加,成熟度和千拉重降低,也达不到高产。因此,插秧的秧龄4叶左右时,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米质。
插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苗数。因为在推广超稀植栽培以来,农民怕分蘖数不足,出现盲目增加一穴插秧棵数的现象。但实践证明,一穴插1棵和一穴插5棵之间有效穗数只差4.5穗。每增加1棵秧苗,包括多插这一棵在内仅增加1.1个穗。但是每增加1裸秧苗,一穗粒数减少11.4粒,结果一穴总粒数差异不显著。插秧棵数太少,次生分蘖多,成熟度下降。所以,插秧棵数过多过少都不能高产,一穴插秧棵数应保持在2—3裸。
插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秧苗插的密度。从30厘米×13.3厘米(9寸×4寸)开始,每增加穴距3.3厘米,产量就增加2%左右。但稀植密度超过30厘米×26.7厘米后,增产幅度不明显或减产,因此,要争取高产,插秧密度应掌握在30厘米×26.7厘米左右。另一方面从米质上看,一般插秧密度密米质就趋于好吃,但垩白率增加(白结子多),出米率低,插秧密度稀则相反。综合考虑,生产优质米的插秧密度应该为30厘米×2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17穴左右。
插秧一定要注意秧苗的后期管理工作。秧苗的水分管理在秧苗不枯萎的情况下,控制水量,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半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秧苗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稻田里水层不能超过苗高的2/3。
插秧一定要合理系统的管理整块秧苗地。耕地的平整是水稻高产的前提,对于田地不平的稻田要提早整地,确保稻田的高低差在3~5厘米以内。最好先将稻田采取旱耙或旋耕,然后灌水进行水耙,使稻田达到平、软、深的要求。
在插秧前几天,秧苗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克,施肥后喷清水洗苗。为防治虫害,应喷洒一些农药,实现秧苗三带(带土、带肥、带药)下田。一般当气温稳定水源充足时,即可插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插秧时一定要注意秧苗的合理栽种。要考虑秧苗品种、插秧早晚等条件适当增加栽种密度,秧苗密度不够,穴内密度小、浪费光能。但也不能栽种过密,因为插秧过密容易导致秧苗不通风,以后秧苗易倒秧,影响其生长。一般每亩插秧12000~14000株比较合适。同时,要实施配方施肥,将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不可多加氮肥。因为氮肥多了使秧苗易感稻瘟病、易倒伏。
插秧一定要注意秧苗水层的管理。灌溉采取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技术。插秧时田内保持一些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做到插秧期深水护苗返青。插秧后注意清除稻田里的杂草,如果发现田里底肥不够,要及时向田里施追肥,确保秧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