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草》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的别名甚多。在中国花卉绚丽的百花园中,古人将芍药推为“花相”(花中宰相),又因芍药为草本,故又称为草芍药。它花大色艳,妩媚多姿,故名为“娇容”、“余容”。古时人们于别离时,赠送芍药花,以示惜别之情,所以又名“将离”、“离草”。唐宋文人称芍药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芍药花开于春末,意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芍药是草本花卉,没有坚硬的木质茎杆,犹如弱柳扶风、柔弱无骨般的少女,故有“没骨花”之称。因它的花有香气,有“挛夷(又名“黑牵夷”)、“留夷”和“辛夷”之名。此外,古名还有“解仓”、“白术”、“犁食”、“铤”等。
在国外,芍药也倍受青睐,有“花中皇后”的美称。代表含义芍药自古就是中国的爱情之花,现在也被誉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排水要好,芍药喜凉爽气候,我国温带至亚热带地区都适宜栽培,具有春发芽、秋生根的特性,在夏季。高温炎热季节,植株呈半休眠状态,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盐碱土。由于芍药是肉质根,耐旱但怕积水,如土壤板结积水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
因此,地栽宜选择凉爽阳光充足之地,盆栽忌浇水过多。入冬至早春的整个休眠期,土壤都应保持湿润,不可太干,但排水要畅通,忌积水,否则地下块根易腐烂致死。
芍药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俗语称“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因此芍药通常于10月份待其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分株,春季不宜移植。分株时需将根株掘出,用利刀顺根部裂缝处切开,使每丛带有3至5个饱满充实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伤害芽眼,然后栽于施过基肥的沙质土壤中,覆土3至4厘米,保持土壤润而不渍,一般分株栽植后第二年即能开花。
盆栽芍药可结合分株一两年换盆一次,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就不要分株。
芍药在植株生长期间特别是现蕾期和开花期不可缺水。同时,要及时疏蕾,侧蕾出现后应摘去,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花大。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
芍药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要进行施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打好基础。
牡丹的茎为木质,落叶之后,有一部分是不会枯萎的,芍药的茎是草质的,落叶会后地上部分就枯萎了。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一个草本一个木本,一看茎就知道。
牡丹的花都是独朵顶生,花型大;而芍药的花则一朵或数多顶生,花型比较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wu/)
牡丹叶子表面绿色中略带黄色,无毛,下面有粉末状东西;芍药叶子表面有浓绿色且叶子比较密。
牡丹在3月开花,芍药则在春末夏初开花,也可以从开花期判断哪个是牡丹哪个是芍药。
首先要选择良好的基质,可以选用蛭石或珍珠岩,但家庭中选择普通的泥土加河沙即可,扦插之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将土壤浸泡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30分钟左右取出,在阳光下暴晒晾干。
从母株上截取一段枝条,长度在10~15厘米,枝条上要带有两个枝节,顶端保留少许的叶片,将基部的叶片剪掉。
枝条的基部要经过萘乙酸溶液速蘸处理后扦插,深度约为5厘米。间距以叶片之间互相不接触为准。
扦插之后浇足水,然后盖上塑料膜保湿。控制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在80%~90%,插后20~30天即可生根。生根之后减少喷水和浇水量,将塑料膜揭掉。扦插苗生长的比较慢,扦插成活之后,先在原来的容器中生长,等到春天在上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wu/)
土壤要求和枝插的相同,但扦插的材料略有不同。根插是选用分株时断掉的根茎,可以算是捡漏。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除非是自己从植物的根上拔点须根,靠着分株是弄断的根来繁殖有点不切实际。
秋季结合分株进行根插。截取5~10厘米的根段,将其插在土中,盖上5~10厘米的细土,然后浇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