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的种子发芽率不高,发芽适宜17~25℃变温,发芽率为20%左右,所以常常采用分株、插枝和根茎繁殖。并且,鱼腥草少有家庭种植的,大部分是进行大量繁殖。
在3月下旬至4月,将母株挖出分株移栽于沙土的苗床上育苗或直接移植均可。
可在春、夏季,剪取无病虫健壮枝条作插穗,截成长12-15厘米,至少三节,插扦于沙壤土的苗床上,行株距16×10厘米或14×10厘米。插后浇水,遮荫,生根后移苗定植。
可在2-3月进行,挖出色白、粗壮的根茎,截成具有2个腋芽以上的小段,在苗床上或大田开浅沟育苗或定植。
经过现代的科学验证,鱼腥草内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这种物质,而就是因为有这种物质,让鱼腥草有毒这种说法甚嚣尘上,那么,鱼腥草究竟是不是有毒呢?马兜铃内酰胺这种物质究竟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呢?
经过专家的证实,网友的说法混淆了“马兜铃内酰胺”和“马兜铃酸”两种物质.,鱼腥草中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含有很强的肾毒性,目前并无“马兜铃内酰胺有毒”的说法,而鱼腥草中基本不含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也极少。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吃鱼腥草导致肾脏损伤的案例”,是的,图老师小编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吃鱼腥草而发病的呢,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食用鱼腥草了!
即使鱼腥草已经被认为是没有毒的了,但是,鱼腥草也不多吃哦~专家说过,鱼腥草属于野菜,并未经过长年的人工栽培、驯化,“凉性体质的人过多食用折耳根,特别伤胃,要少吃。建议一周两次为最佳”。
所以,千万不能贪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wu/)鱼腥草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吃法,比如在西双版纳地区,人们常有以下的几种吃法,一是将鱼腥草洗干净之后切段凉拌,二是煮汤,或者是煎炒等方法,三是做成咸菜。
现代研究表明,其特异气味主要来源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鱼胆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鱼腥草还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
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
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
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脉动。受这种花祝福出生的人,一生争强好胜,鲜少有平淡的人。
所以不要看鱼腥草的名字似乎非常的简单,但是他的寓意可是一点儿都不简单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wu/)相传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但回国的第一年就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勾践亲自上山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终于发现了一种。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度过了难关。因为这种野菜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村子里,有对不孝夫妻时常虐待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一次,老人患了重病,高烧、咳嗽、咳脓血不止,夫妻俩不但赖着不给母亲治病,还怪老人装病。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便送来一条鱼让他们给久病不愈的母亲补补身子,夫妻俩表面上应许着,背地里却瞒着老人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
由于怕邻居再来看母亲时自己的丑事露馅儿而影响面子,儿子便到山坡上采来了一种有鱼腥味的野菜,煮了骗母亲说是鱼汤,让母亲喝。善良的母亲信以为真,喝了一碗又一碗,不料,病竟奇迹般地好了。后来,这事还是传了出去,人们在纷纷谴责这对不孝夫妻的同,也知晓了这野菜的药性,也由此唤为“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