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树放入坑中,扶正后加土,并在加了一半土以后,把树苗向上微提一下,这样能保证树的根全部朝下,并且还要不断把土踩实。
围着树用土培成一个圆形土坝,给树来一次透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树从苗圃移出来以后伤了很多毛根,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很差。
植树后要坚持浇水,有条件的施些农家肥,确保树苗成活。如果有条件最好在树周围(离树干有一定距离)铺上一层树叶时或草之类的覆盖物,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屏蔽杂草的生长。
植树节是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1、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在美国,植树节最初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四五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到植树活动中。发展至今,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2、中国植树造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到了近代,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shujie/)植树节毋庸置疑就是要植树造林,这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更多植树内容可以查看:植树节最有意义的活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shu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