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路面湿滑,如果在户外遇到摔伤情况或者遇到家人摔伤,首先不要慌乱,保持冷静,首先判断伤情,如果确实是骨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候的过程,千万不要随意移动受伤部位,更不要搬动患者,以免引起二次损伤,尤其是腰部受伤的患者,如果随意搬动,很可能会使损伤加重。如果是普通摔伤,则应注意受伤部位的保暖,尽量不要暴露在寒冷的室外。
“雪盲”又称“日光眼炎”,是大面积积雪反射强光后,眼睛外层角膜受到紫外线辐射灼伤所致。他人眼长时间受强光中的紫外线刺激,眼角膜和结膜的上皮细胞就会被杀死,进而脱落,造成角膜混浊,看不清东西,出现“雪盲”症状。
雪天的紫外线看似不强,其实它会通过雪地的反射大大增强其“威力”,对皮肤造成伤害,因此在雪天尤其是出太阳时更要重视防晒。
冬季雪后的低温,对老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弱者有一定影响,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降低,导致产生呼吸道疾病。
天气一变,感冒一来,原本免疫力降低的体质在外邪入侵的情况下更是不堪重负,病毒进入体内后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回应,在杀灭病毒的同时,免疫保护也会误伤正常的人体细胞和组织,造成心肌受损,危及生命。
首先,我们来看看雪是如何形成的,它需要两个条件:水汽和凝结核。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kang/)水汽顾名思义,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凝结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东西,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人工降雨也是利用这个原理,人工播散凝结核造成降雨。凝结核一般包括下面三种类型:
(1)不溶于水,但表面能为水所湿润的核。主要是一些经风化后的矿物微粒,如碳酸钙等。这类核的凝结性能,决定于核的大小及吸附水分子的能力。
(2)可溶性核。是一些可溶性盐的微粒,如海洋和土壤中的氯化钠、氯化镁和硫酸镁等,燃烧产物如硫酸钠,大气中由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铵等。
(3)混合体。每个核同时含有可溶与不可溶的成分,如某种气体溶入云滴后,由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随后水分蒸发,残留的盐类结晶附着于云滴中不可溶核上。
也就是说,雪水中可能含有上面三种物质,长期饮用这些物质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而且,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雪花在形成和飘落的过程中会吸附许多尘埃和颗粒,若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过滤处理,饮用这种雪融化的雪水,想必就和吸霾无异了。
为了大家着想,雪水养生的说法还是不要轻信为好。更多推荐:女性下雪天养生保健攻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