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说
传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也就是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定的。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馅儿原料
两者的原料有所不同,元宵最早以什锦馅儿、枣泥馅儿为主。什锦馅儿其实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而汤圆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
制作工艺
两者的制作工艺有所不同,元宵是以馅儿为主的,就是先把馅儿做好,切成小块儿,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现在是用机器),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为止。而做汤圆儿的过程,就像包饺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馅儿,馅儿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馅儿多,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也可以揉成小球儿;最后揪一块儿面,捏成片儿,把馅儿包在里面,揉成球儿即可。
口感
两者吃起来的口感有所不同,元宵的表皮儿劲道,馅儿料也有嚼劲儿,煮出来的汤会比较粘稠,有点儿像喝米汤的感觉。汤圆的表皮儿光滑、口感细腻,由于馅儿里水分多,所以汤圆被咬破的那一刹那,馅儿会像流沙一样流出来;此外,汤圆煮出来的汤比元宵清亮。
烹饪方法
两者的烹饪方法有所不同,元宵除了煮以外,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行。汤圆吃法比较单一,一般就是水煮。
需要准备食材有糯米粉、芝麻、黄油或者是猪油、白砂糖。
首先将芝麻洗净并且沥干,然后放入锅内炒香,并用料理机打碎。
将准备好的黄油隔水化开,然后倒入芝麻里面,加入白砂糖并且搅拌均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anxiaojie/)然后放入冰箱里冷藏凝固,之后取出搓成小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anxiaojie/) 将准备好的糯米粉加热水搅拌,并搓成面团。
然后将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剂子,将芝麻放入。如图所示。
最后裹上一层干淀粉,汤圆就做好了。
在锅中烧水,等到水开后倒入汤圆,汤圆漂浮后就可以食用了。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汤圆怎么煮不会变扁 怎么煮汤圆不会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