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境内的土家乡村流行着大年初一抢福水的习俗。大年初一凌晨,土家族村寨的男人们拿着香、纸和供品到水井敬水神、取福水。除夕之夜子时一过,通往水井边的路上,灯笼火把一长溜地在黑夜里游动,人们争先恐后地都去水井取水。抢到第一桶水的人,则预示这家人聪明伶俐、一年吉利、福寿安康。
正月初一早晨,土家山寨的孩童的家长们,早早地让孩子们吃过早餐,穿上从未穿过的新衣裳,早早地安排孩子们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家走家窜户地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大发,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而这些亲朋好友也给这些为自己拜年的孩子们馈赠礼物或银元。
土家族居住的地区,在除夕三十之夜有“守年”的习惯。除夕夜里,人们围坐火塘聊天、山歌对唱或其他娱乐活动到子时许,即刻点燃预先准备好得鞭炮。土家人认为:除夕子时谁能在本村寨点响第一挂鞭炮者,新年神就会保佑他全家吉利平安,风调雨顺。所以,一到除夕子时时分,土家村寨里鞭炮声此起彼落,响彻整个土家山寨,热闹非凡。
土家族地区有着大年初一清早进“财”的习俗,即大年初一清早吃过团馓、糍粑,就去山上砍柴背柴。这“柴”与“财”是近音字。所以,土家人民将“柴”当“财”说,把“柴”字作为“财”的象征。久而久之,人们就有了大年初一清早进财的习俗,意示早进柴(财)早致富。
1、牛王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ujiazu/)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前 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传说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的来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ujiazu/)2、嫁毛虫节
此外,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为“晒龙袍”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皆与汉族地区相近似。但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3、五月节
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 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五月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4、赶年节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