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效作用
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1、清热滑痰:①用于邪热壅肺,症见咳嗽气息粗促,喉中痰盛,量多质黏稠,色黄难吐出,胸胁胀满,身热口干,可与黄芩、芦根、瓜蒌、桔梗、连翘、薏苡仁等同用,以润肺止嗽、清热祛痰。②用于发热烦渴,多为病后余热不尽、口干、烦渴,可与石膏、知母、地骨皮、麦冬等滋阴润肺药同用。
2、镇惊开窍:用于中风痰迷,可以本品配生姜汁同饮,以滋阴清热化痰,痰热去则气道通利、经脉流转诸证除矣。
名家论述
1、《别录》:"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纲目》末句下有’消渴劳复’)。"
2、《药性论》:"治卒中风失音不语。"
3、《本草拾遗》:"久渴心烦。"
4、《纲目》:"治子冒风痉,解射罔毒。"
5、《本草备要》:"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日。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6、《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烦,治牙痛,明眼目。"
(二)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慈竹沥30ml/kg、5ml/kg灌胃,能明显延长小鼠氨水刺激半数有效致咳喷雾时间(EDT50),分别为对照组的226%、186%,作用强于同剂量的淡竹沥。
2、祛痰作用:气管酚红法证实小鼠灌胃5ml/kg、15ml/kg。30ml/kg慈竹沥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在5-30ml/kg剂量范围内,量效关系不明显。
3、平喘作用:慈竹沥10ml/kg灌胃,每日2次,连续3天能明显降低0.5%磷酸组胺喷雾所致的豚鼠Ⅳ级哮喘发生率,延长哮喘潜伏期,作用强于淡竹沥。
4、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慈竹沥5ml/kg、15ml/kg、30ml/kg灌胃,有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作用,高剂量组差异有显着性。
5、毒性:慈竹沥以2倍浓缩液灌胃,每次50ml/kg,24小时内给药4次(总计给药量为400ml/kg),小鼠无异常反应。
1、痰热咳喘。本品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常配半夏、黄芩等,如竹沥达痰丸(《沈氏尊生书》)。
2、中风痰迷,惊痫癫狂。本品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口噤,《千金方》以本品配姜汁饮之;治小儿惊风,常配胆南星、牛黄等药用。
(三)竹沥的性味归经
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纲目》:"甘,大寒,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
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入心、胃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竹沥的配伍应用
1、竹沥配生姜汁:竹沥性寒滑利,宜于痰热之证,能清心、肺、胃三经之火而涤痰利窍,定惊通络,单用即能取效。但竹沥亦有伤胃滑肠之弊。临床常和生姜汁相须为用。生姜汁能消痰利窍,《丹溪心法》谓:“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生姜汁温中益胃之功亦可减竹沥寒胃滑肠之弊。
2、竹沥配半夏:半夏能燥湿化痰,竹沥能清热滑痰,可用于肺热痰壅、热痰黏稠之证;竹沥能转半夏温热之性而为寒凉,而半夏可减弱竹沥寒凉之性,对寒热错杂之咳嗽、痰滞诸证,均可应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uli/)3、竹沥配瓜蒌:瓜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竹沥能清热化痰,配伍可清肺除热、化痰止咳。
4、配肉桂、附子:附子、肉桂,皆为辛热之品,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通经脉之效,用治阳虚之危重证,能温一身之阳,且善温脾阳;竹沥功专清热化痰,视寒痰湿痰为禁忌。但三药合用,以其桂、附之辛热之性,可转竹沥之禁忌为适宜。
5、配胆南星:胆南星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之效,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癫狂诸证;二药配伍,可用治痰涎壅盛、上蒙清窍致卒然昏倒、人事不省证。
竹沥附方
1、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一升服。(《千金方》)
2、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沥汤)
3、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4、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一、二升。(《梅师集验方》)
5、主妊娠恒若烦闷,此名子烦:茯苓三两,竹沥一升,水四升,合竹沥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重作,亦时时服竹沥。(《梅师集验方》竹沥汤)
6、治小儿惊风天吊,四肢抽搐:竹沥一盏,加生姜汁三匙,胆星末五分,牛黄二厘调服。(《全幼心鉴》)
7、治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兵部手集方》)
8、治乙脑、流脑高热,呕吐:竹沥代茶饮。(江西《中草药学》)
9、治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广利方》)
10、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11、治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檗、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12、治小儿赤目: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方》)
13、治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檗,时时点之。(《简便单方》)
14、治风着人面,引口偏,着牙车急舌不得转:竹沥一升,独活二两,生地黄汁一升。三物合煮,取一升,顷服之。(《医心方》引僧深方)
15、治伤寒失音不语:竹沥、梨汁、荆沥各二合,陈酱汁半合。上四味,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圣济总录》二沥汤)
16、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17、治妊娠中风痉,口噤烦闷:竹沥五合,人乳二合,陈酱油(汁)半两(合)。上件药相和,分温二服,拗开口灌之。(《圣惠方》竹沥饮子)
18、治肺痈:竹沥60g,分3次,温开水冲服。(《安徽中草药》)
19、治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竹沥夜服二合。(《至宝方》)
竹沥的副作用
内服:冲服,1—2两;入丸剂或熬膏。
1、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2、《纲目》:"姜汁为之使。"
3、《本草经疏》:"寒痰湿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4、《本草备要》:"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