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

linzi7556

linzi7556

2016-04-02 01:48

只要你有一台电脑或者手机,都能关注图老师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手机电脑控们准备好了吗?一起看过来吧!

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

  你会测光吗?哪种测光方式好?点测真的那么重要吗?说起这个问题,在坛子里也算是热门话题了,很多迷失在书本和现代相机复杂的测光功能里的朋友常常感觉到非常困惑。我也是这种迷失者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对待相机上的各种测光方式,在自以为是的对测光方式进行了一番的大大调整和应用后,却发现死得很难看,相机自己设定的区域测光方式是最佳的,自己的增减或者是采用其他的测光方式的都不是很好的。

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 图老师教程

  索尼α-100 40区蜂巢式40区测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是摄影水平太差吧,简单的办法,把相机当傻瓜用吧,但是遇到光线环境复杂,没有把握的时候,只有用包围法。虽然没有什么,对摄影最终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每次拿起相机的时候都有一点不安,心里始终对最终的效果没有把握,这不是好现象,没有事的时候再把安塞尔.亚当斯的《论摄影》重读,安大师的预先理论是我踏上摄影路途的入门指引,也是我梦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反复翻阅区域曝光法后,甚至那几句简单的列表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实际的应用却往往和意想中的何止千里之遥?!为什么会这样?相机的每一个测光方式对同一个环境测出来的都有所不同,以哪一个结果为基准?18%灰卡的测光是最准的吧,但是在很多时候,都很难用灰卡放在实际的场景中去测,照理说以这种情况下,相机里的点测是最为有用的,这大概是坛子里的大虾一直对相机有点测与否作为依据的最终心结吧。

  现代的照相机,尤其是进入AF时代以后,相机的功能朝着复杂化和齐全化的方向发展,哪怕是一台最低档次的机型,都拥有以前几年不敢奢望的技术和功能,也就是这复杂的功能,把大家的心也搞的复杂了,不过,功能多是件好事,而且,现在的功能越来越先进,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迅速的前进。

  对于现代相机的测光评述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代的相机的测光变得更加难以猜测,天知道电脑会以什么为基准得出结果,虽然它对场景判断的成功率远高于自以为富有经验的象我这样的高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很难全心全意地相信它。

  相机的测光方式其实由来已久,最开始的时候都是采用外测光方式,象禄莱的双反,康泰克斯的高级平视,他们都是以一个外感光元器件作为测光的依据,这种测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准的,它是在黑白片当道的时候出现的。大家都知道,在胶片中,以黑白片的宽容度和后期加工幅度最大,所以这种测光方式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确实误差太大,但却是适合当时的使用条件的。单反相机的出现是一个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摄影的准确率和大大开拓了摄影的视野,日本的旭光学公司也就是今天的潘太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镜后测光单反相机,从而把相机的内置测光技术全面的推广普及开来,当时的想法是或者是技术条件能达到只用一个光敏元件对整个视野测光,这就是后来大家称为平均测光的最为基本原始的一种方式。相机上有了测光,比起没有测光的机器来说当然成功率大为提高,但是用户很快发现,这种测光方式的失误率同样非常惊人,它的成功率的提高只是靠很多很接近成功的但又有所偏差的结果来达到的,而在与此同时出现的相机内部的光敏元件只测中心很小一部分的中心重点测光也就是现在简称点测的,又表现为另外的一个极端。它的使用极不稳定,完全依赖于使用者的经验,有经验的它就是很完美的,没有经验的,它比平均测光还要糟糕。

  后来出现了两者的结合,偏重中心测光,这时的相机可以在机内设计两个测光元件了,这种测光方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变种。但是,在同一名字的掩盖下,倒是少有人注意,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中心偏重的程度和对中心面积的确定上。早期的相机各自厂家的设定都有不同,所以每一家的用户在长期使用后换一个品牌的话,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以至于产生不好的想法。不过大浪淘沙,这一测光方式经过很长时间(20年以上)后,逐渐统一到光比75:25,中心7.5%(还有些为 65:35,9.5%)上面了。

  偏重中心测光可以说是机械相机时代的统治者,当时几乎每一台相机上都有这种功能,熟悉F3,FM2的朋友对这种测光方式都应该很亲切。在当时看来,这种方式最为理想了,不过当时最为流tulaoshi.com行的测光方法是不管照的是什么,对着自己的手背测光,哈哈,这个直到现在都非常有效,但是很少看见有人用了,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种方式的弊端。

  80年代的中期,尼康FA 的推出为测光方式的变化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区域式测光。尼康费尽心机的新产品,它是后期所有相机的楷模,尽管这款相机技术尚不成熟生命相当短,但是,紧接着的AF时代,把测光全面提到区域式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由于电脑的介入,测光的区域也越变越多,而且在测光中引入了距离和色彩的判断,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商业噱头。不管怎么说在测光中加入色彩信息,可以避免现代相机中测光光敏元件的对蓝光和紫外线过于敏感的毛病,对于大面积单色块的场景测光有所帮助,但是很快发现对于F5这先进的方式相反的是,F5在对于复杂场景的测光,并不比其竞争对手的准确,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测光的分析评估的标准上,这种貌似完美的测光方式它的主要原则还是基于18%灰,尽管加上了色光敏感,但是在其分析系统中好像没有完全以色光为评估基准,还是以合成后的18%灰度为原则,难怪是换汤不换药,测出来的结果和原来系统差距并不明显。

  尼康D70s 矩阵式测光

  在测光上,作为单反相机里最为有实力的厂家,尼康和佳能在测光系统上的变化非常的大,从最开始的5区(尼康)6区(佳能)开始,频繁在测光上做文章,尼康的花样是和焦点系统的距离相结合,对于尼康长期的单焦点来说,与原来的5区测光相比,测光的精度主要在于区域数量的提高,加上的D距离信息,对自然光的场景几乎没有什么多大的帮助,而对闪光系统倒是一流的。到了 F5,由于在EOS1N的阴影下,F5要是没有一点比较亮眼的热点,恐怕会没有卖点,所以加入了RGB测光,和后来出现的F100相比,可以比较明显的发现,两者的差别几乎小到可以不计。不能说是RGB测光系统不好,只能说是现在F5上这套系统还不能发挥RGB的能力,现在的RGB还只是个商业意味多过实际意义的系统。

  佳能EOS-1Ds 21区评价测光

  佳能的路主要是不断的增加测光的分析区域,加上他比同僚领先的多焦点控制,倒也发展的很不错,从EOS10开始,佳能的相机的焦点数一直迅速上升,这是它的优势,和焦点连控的测光,以及不断细分的分析区域,这也是很理想的测光方式,但是佳能的问题在于:焦点和测光区域的变化实在是太频繁了,没有彻底的了解和反复的测试,这种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就象EOS3的出现,极为先进的技术,却带来不稳定的结果,开始的产品还是在测光上出了问题,被迫在软件上升级,给用户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和烦恼,但是这样的问题却给后来的EOS 1V带来很好的测试和验证。不过这种测试方法,还是和当初的5区6区没有本质区别,还是有很多场景会出现测光不准,和尼康的一样,也是一种貌似完美的系统。

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2)

  除了NC之外,只有美能达可以算是独有风范,它是个喜m.tulaoshi.com欢创造而不喜欢守成的,不过说起来它在测光上倒是最为单一的,自从14区蜂巢测光出现以后一直坚持在这个系统里发展它的测光系统,虽然也不完美,但是从α7的出现倒是让人看到一点曙光,它的测光评估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对于略为对测光了解的摄影者都可以比较方便的对测光进行合理的增减。以前的各个先进的测光系统最让人不明白的就是不知电脑测光结果的来历,对测光的控制反而不如简单的测光方式容易入手。α7 的出现是一个开头,这样的方式还需要细分测光区,佳能的35区比例比较合适,而且最为理想的是要在取景器里显示出来各区的EV正负情况,对于一个有一定水平摄影者倒是能很好的控制了,最棒的是更方便于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的使用,想来这是一个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世光测光表 高森测光表

  其实要把测光说清楚,还是要从测光表的方式来开始,我们一般用的相机的内置测光系统都是反射式的,而手持式的测光表一般都是入射式的,这两种表的的使用和控制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很早以前,测光表就是入射式的了,这种表在漫长历史中的一直都是专业摄影者最为信赖和喜爱的工具,虽然这些摄影者中很多都使用象哈苏500或仙娜等不得不依靠这类测光表的系统,但是就算让他们使用当今最为先进的相机,他们还是更为相信他们手中的测光表,我在坛子里漫游了很长时间,从新浪摄坛的兴起衰落,到xitek.com的繁荣,我发现很多人都在玩摄影和摄影器材一段时间后都会希望买一只手持式测光表,这是被135相机繁杂的测光方式和神鬼难测的取舍给弄得脑子发晕的结果。 大体上来说入射式测光表的使用会比反射式的简单,它的结果非常准确一般使用这种测光表时,只需要注意测光表的乳白色漫射光罩的方向,最为简单的是把乳白色的半球的正中轴线对准相机镜头的方向就可以了,然后得到的读数就是很准确的结果了,可以这样说,入射式测光表的的测光结果相当于用点测光对在同样位置的标准灰卡测光,一般的情况下是不需对这个结果有什么调整,但是如果遇到胶片的曝光容度的问题的时候就要适度的考虑增减了,特别是使用专业反转片,象维尔维亚这一类的曝光容度很小,而且反差大的胶片,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层次,但是由于他出色的细节和色彩表现,是他成为最为常用的胶卷之一,在用它表现白色或黑色的时候,为了得到应有的细节就必须要对曝光做出偏移,这个偏移量各胶卷有所不同,需要对一种胶卷的曝光特点非常了解才行。

  不管怎么说,入射表的结果是在测光系统中需要直接调整最少的一种测光方式,但是由于很多实际的场景是不可接近的比如象风景摄影,这就需要好好掌握反射式的测光表.反射式的测光表统一的特点就是,不管景物是怎么回事统统把他当作18%的中灰来看待,这种测光方式的根本弱点就在于此,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色彩对于测光表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种测光机制源于黑白照片盛行的时代,现代较为先进的相机中,对测光方式的种种改进,都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测光失误的可能,在当前的负片水平和AF相机的复杂的测光系统来看,一般业余者(指对摄影不了解,对照片的效果依赖于相机自动提供的功能)是足够得到非常理想的照片,但对于对摄影较为严肃的人来看,在反转片较小的容度下,曝光的精确程度是不容置疑的,不管现在的顶级机多么先进和昂贵,他们提供的测光结果仍然是值得怀疑的,在描述反射式测光的时候,我们一般习惯仍然用手持式测光表来讲诉,这种测光表尽管没有内置于相机里的点测光那么合适,但是在换算测光亮度数值和使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多点平均测光时,显得更直观和易于操作。

  还是先从安大师的区域曝光开始吧,摄影界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达到大使提出的预先知道结果的境界,可惜的是喜爱摄影的人如恒河之沙,但对这句话有把握的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这个就真的这么难吗?哈哈,其实答案很简单,你好好想象,你现在用的是什么胶卷?安大师当年用的是什么胶卷?有结果没有?我们现在的摄影者,从开始学习摄影开始就一直使用彩色胶卷,而大师几乎终身都在使用黑白胶卷,看看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甚至是震撼的照片,你会相信吗,安大师拍彩色片也和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一样,没有多大的区别,现在在摄影界,尤其是广告摄影和艺术摄影界里有一种说法,古往今来黑白的大师有很多,单彩色方面的,只有哈斯.

  这样的结果除了本身在艺术思维和造诣反面的差距外,安大师的测光方式还是显出了在彩色时代的弥弥老态,我反对现在一说到测光就言必区域式曝光,要知道喜欢守旧忠贞经典的毛病正是中国人的固有民族劣根性,就像中国医学一样,几千年来只知道在老祖宗的余荫下苟且度日,不思进取和创新,而且还强烈的排斥新东西,以至于现在中医的地位在大医院里的地位就可见一斑.测光区域式无疑是比单独的单点测光要好,但是安大师当年的十个区域的分类,只适合黑白摄影,而且这一方法中还含有很多在彩色摄影领域不可能实现的暗房技巧,由于人眼的生理结构,人对黑和白之间的灰度识别的能力很小,大约就是512级左右,也就是8(也是计算机的8位灰度级)个段,加上纯黑和纯白,而黑白胶片以及黑白相纸的表现力来看,把整个色域范围分为十区是很合适和非常精确和科学的,我们来看看这个区域表。

  影调值 曝光区和说明

  0区:相片上一片漆黑,底片上除了片基本身的色调和灰度外,没有任何可用的密度

  1区:相片上已非全部漆黑,略有影调,但没有影纹,这是有效临界曝光

  低调区 2区:相片上初步显出影纹,影象最暗的部分影调深黑,缺乏纹理

  3区:黑暗物体,影调正常,阴暗部分显出了足够的影纹

  4区:深色的树叶,石块或景物阴影表现正常.在日光中拍摄人像,阴影部分表现正常

  5区:呈中灰色(反射率18%).北部天空影调较浅,皮肤色调较深,石块呈灰色,木头影调正常

  中调区

  6区:在日光,天空光或人造光中,皮肤影调正常.石块,阳光下的雪景阴影,以及用全色片价浅蓝滤镜拍摄的北部天空,影调都较浅

  7区:皮肤影调很浅,一般物体呈灰色,侧光照射的雪景,影调正常

  8区:明亮部分影调细腻,有适当影纹,雪景影纹相当明显,任务皮肤上有高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

  9区:明亮部分没有影纹,接近于纯白色,与1区的略有影调而没有影纹颇为相似,用聚光型放大机将小规格底片放大,相片呈纯白色,与10区无明显差别

  10区:呈纯白色,画面明亮,有反光

  大家看明白了吗?这是从A.亚当斯论摄影中照抄而来的,不过读上去多少有点狗屁不通,不知道原文版本的书是怎么说的,反正现在这一本的翻译是很差的,其实这个表要说得很简单,就是把人的皮肤当作6区,也就是如果对准皮肤测光的话,就要加一级曝光,这个说法一直都很经典,不过这是对于白种人而言,对于我们黄种人,一般在城市里养的白白胖胖的来说,六区读数基本也够用,但是天生黑牡丹或者是久经阳光暴晒的劳动人民来说,直接按照5区的读数或者在5,6之间这种也是适合的,所以你看,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东西,现在的各位大虾一年也用不到几卷黑白,甚至是根本不用,但是彩色的可能是好几倍或好几十倍,但是大家用的测光的依据是什么?还是沿用区域,或者完全交给相机自己的电脑?你有过对测光不满意吗?

  好了好了,有点在街上吆喝的味道了,其实我也只是一个学习者而已,只不过在这方面别有一点心得而已.对于彩色摄影,以人眼的结构而言,比黑白的512级人眼在色彩方面的识别能力可是非常精密,以正常的情况来说,普通的人至少可以分辨16亿以上的的颜色,而且颜色不象黑白这样简单,单以亮度计就可以了,他分色相和深浅而且彩色胶卷的原理和黑白的不尽相同,完全的的按照区域的方式不适合,因为有的颜色,在人眼中的亮度感觉,和用18%灰度计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比如说吧,就以现在比较流行的维尔维亚来说吧,测光表对纯红色的读数比较准确,但是对于纯黄色,测光表的读数就低了很多,准确的说是低了一级半,在曝光的时候,如果想要对大面积的的较纯正的黄色还原正常的话,就需要将在内测光的测光值加一级半才能得到如同眼睛看到一般的纯正的黄色。 我想大家现在使用的大多都是135相机,这种片幅由于要得到一张正常尺寸的照片需要相当大的放大率,不同于当年的45或810的大画幅相机,他对于层次细微之处的表现要差很多,尽管现代的胶卷技术进步了很多,以135的眼光来看,黑白照片的层次分辨最多也就是8-9级,区域中的0,1和9,10两区是没有区别的,在45的机器上,甚至于在现代的120机器上精心制作的的黑白照片时刻比较明显的分辨出来他们的差别的.对于彩色片,我们仅对于反转片为基准,负片的后期影响太大,虽然在容度和色级表现方面要好过反转,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密度方面的差异,视觉效果反而不如反转的悦目,以我们日常喜欢使用的反转胶片为例,柯达爱泰康64T和富士维尔维亚是现在胶卷中具有很长使用时间和极为可靠的性能表现的胶片,在以EV为单位的亮度倍级关系中只能表现处4级,而象现在出现的富士RPD III这样的胶片就可以表现出5级,彩色负片普通的民用片可以表现5-6级,象柯达埃克塔 25这样的专业负片就只能表现出5级,因此在彩色摄影中就要对测光曝光更要小心谨慎,尤其是专业反转,他们对色彩的敏感性非常高,稍有不注意,最后的照片就有可能失败。

  关于彩色曝光的区域修正,原来是出自广告摄影界,后来逐渐在风景和较严肃的旅游摄影中得到体现,在国外相对比较流行,但是也要在高级摄影课程中才会有,下面的色块表是用于二类(也就是现场光,自然光环境,色表现要求的重要级别等同于现场得均衡亮度,适合于人像,风景和建筑等摄影类别),这个色表我在国内看见过一次,好像在是浙江出的一本叫风景摄影高级教程上的,书是一恨有名的美国自然摄影家John.Flelder写的,Mr Fleder的摄影课我曾经听过,印象非常深刻,它的色彩反射率曝光区域修正法和我后期学习的广告摄影中的色彩还原色卡表补偿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后者更加精确,但是前者无疑更实用。

  现在就看看这个表,他是以色彩表现尽量准确为原则在测光是只要对准画面中最需要表现正常的色块区域,然后对比色表,看看归属,是否需要加以曝光补偿,使用这种曝光方的时候建议尽量长期使用一种单一的胶卷,以充分掌握这种胶卷的曝光特性,这个主要是为了在对付难度很高的高反差景物的拍摄,以职业的眼光来看的话,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否对拍摄结果有否把握都应该采用括弧曝光,因为这样的做常会有曝光不完美的照片才是佳作的情况,不错过每一个机会才是摄影者的目的。

  好了好了,从上面看,是不是觉得有点烦,我们从上面的结论中看到了什么?根据安大师的表,我们也自己列一个表,对大家或许有一点作用.这是一个基于反转片的表,结合色彩补偿使用,至于负片基本同类,但是在细微+-方面和反转有点不同,在这里不再细说了。 -2EV:影像呈黑色,没有细节,色彩无法分辨,在有的胶片和真正的黑色尚有区别,但是需要较大幅面的底片才能区分暗调区。

  -1EV:影响明显暗于眼睛所看到的实际景象,有细节,但细节和质感难以辨认,色彩晦暗,颜色过深。

  -1/2EV:影像略暗于实际景象,细节质感表现清晰色彩较为深,有时看上去会显得饱和度较高。

  正常区0:曝光正常,细节,色彩表现正常。

  +1/2EV:影像略为明亮,细节质感仍然清晰,但是色彩偏淡,饱和度变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

  +1EV:影像明显亮于实际看到的景象,细节和色彩弱化,偏淡。

  +2EV:影像发白,没有细节,色彩.但是有的容度较宽的胶片上会有很前的色彩,但影像几乎不可分辨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

摄影 人像摄影 静物摄影
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

测光、测光、还是测光!

摄影技巧
测光、测光、还是测光!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了解相机的测光方式

相机
了解相机的测光方式

掌握测光

生活百科
掌握测光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实图解析测光点的精准选择

生活百科
实图解析测光点的精准选择

实例图解如何测光

摄影 人像摄影 静物摄影
实例图解如何测光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鞋臭脚臭怎么办?

鞋臭脚臭怎么办?

快速磨刀小窍门

快速磨刀小窍门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