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赖忆南部落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街头摄影对你的意义?
街头速摄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份,每天都在做,用不同的摄影机做相同的事,记录、再记录!用快门定格城巿中每一个值得感动的一剎,给城巿留下光影记忆,因为每一张照片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拍摄街道上人物的正面比背面要困难得多,而关键在于如何走得最接近被摄者,如何平衡摄影者与被摄者的关系。我觉得双方是平等的,摄影者只是想捕捉一剎的真实,留住时间的一刻,传递某一种感觉。所以不应追拍或苦缠着被摄者,应保持两者应有的平等距离。
这就是我街头摄影对我意义和规范。
你如何形容自己的摄影风格?
要谈摄影风格,则要先谈我用摄影机的习惯,我把摄影机分成两类,一类是随身的,另一类则是功能性的。手机iPhone 是最贴身,用于街头速摄及随身记录。Ricoh GRD4是我袋中的相机,同常用于街头漫摄及工作记录。我还会用5D Mark II 及传统菲林相机,同常用于工作及专题创作。另外Fuji Natura Classica及 instax 210絶对是出外旅游必备的玩具。由于iPhone最为贴身,使用率也是最高的。
最近欲购入Pack Film 宝丽莱,及福伦达R4a。
现在有不少专业摄影者都爱用iPhone Hipstamatic创作,这说明有一定阅历的摄影师,都愿意抛开所为的专业技巧,把摄影回归到最基本,就是内容、主题和故事。记得在电影学院时学习菲林电影摄影,有很多技巧和法则,有不少同学醉心研究技巧,而我则专注于视觉艺术(visual art expression) 的不同可能性。
毕业后行业进入数码化的新领域,摄影逐渐依赖后期制作,技术被取代或转变了,创作空间也扩阔了,但视觉传达没有被消灭,始终是拍摄的不二法门。我每次拍摄,一定走到最近,愈贴近主体,得到的就愈真实,获得到的内容也最丰富。
另外由于我是读电影出身的,利用摄影说故事,切割构图,盘算和执行拍摄等,均是我的强项。加上我是戏剧和记录片两栖的摄影师,往往能在纪实的场景中流露出浓烈的故事性风格,反过来在建构性的照片作品中,又渲染着实感丰富的纪实风釆。我想这就是我的摄影风格。
▲图片来源: 赖忆南部落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最喜欢的街头摄影师, 为什么?
森山大道一定是首选,另外两位摄影师对我的影响,亦极其深远,一位是美国战地摄影师James Nachtwey,另一位则是电影摄影师,台湾的李屏宾。
他们对摄影工作的坚持,对光影的捕捉和雕刻,对事实的追求,均是摄影者应有的修行。 所以我还在修行中,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
▲图片来源:赖忆南部落格
最满意的一张作品是哪一张? 为什么?
有一幅在香港地下鐡拍的照片,我特别喜欢,一对情侣在站台上情不自禁,拥吻起来,而列车就在他们身后驶过!这张照片也成了我第二个相展「地下情」的主题作品。
我本身是个火车及地鐡迷,因此选择了地下鐡作为拍摄场景。过去我每逢工作或旅行,总喜欢在不同城市的地下鐡或火车站上拍摄,几年间走过北京、台北、东京、大阪、曼谷、巴黎和罗马等城市的地下鐡站与火车站。当中独爱东京的山手线,然香港呢?香港的地下鐡会是怎样的逆光风景!我决定去探究这个地下森林。
过去,我一直觉得香港地下铁里的乘客没有独特的性格,不像东京山手沿线各站,有着多姿多彩的风光。能够轻易拍摄出沉厚而又丰富的人物表情,大概是日本人不害羞于镜头前,不像法国人,处处在仇视摄影机。如你在巴黎地下鐡拍照,千万要小心,一不留神,可能会被痛骂一顿。
直至展开「地下情」计划后,惊觉香港人也有他们脸颊背后的故事。利用iPhone能使我以最低调的方式接近被摄者,从最近距离观察摄猎,走得愈近,所得到的也愈真实。香港乘客那种焦虑不安,疲惫烦躁,营营役役,神秘莫测,全都不能再对镜头说慌。经过半年的拍摄,香港这个地下迷宫展露五光十色的春光,不同国籍的乘客展现出独特的性格特征,然而,总体却呈现出多种「情」或仇、或悲、或喜!
▲图片来源: 赖忆南部落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对想要开始街头摄影的朋友说的话
街拍就是要走到街上,捕风捉影,不要光说不拍,拍就对了,随时间年月累积,作品自会成集。年轻人应放下对摄影机的成见,不要做摄影器材的奴隶,不是Lecia才能拍到出色的照片,不妨用iPhone 作起步,它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TuLaoShi.com有很多人都说用iPhone拍照不需要技巧,也能拍出亮丽的照片,iPhone配有不同的数码镜头及菲林效果,能造出贴近真实菲林的质感,就像Lomo一样。而我觉得技巧是潜藏在作品内的,一幅有技巧无影像内容的照片,只会是一幅没有感觉,失掉灵魂的硬照。
我一直反对器材先行的摄影态度,不同器材及摄影工具,应配合不同性质的摄影模式,最重要能达至传递讯息,表现感觉的目的。从事影视行业多年,我发现有很多本末倒置的同业及思想,对于摄影我是有这样的坚持。
现在摄影Photo Now
2012年年中办了一个街头相展「现在摄影」,得到广泛的应同,更成了本地街头速摄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四位成员决定成立「现在摄影」公团,志在推广具创意及艺术的纪实摄影。我们的第一个计划「交换情书」就是要普及本地的纪实摄影,建立一种文化,组织两岸三地的影像社群。
▲图片来源: 赖忆南部落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街头摄影时遇过的困难与趣事
走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巷尾,遇上有趣的人物或事件时,最拍手上的摄影机来不及turn on,更甚是电池花光了,一点也不剩,哪就只能目送猎物离去。当摄影机运作正常,猎物浮现,按下快了门那一刻,方发现自己距离被摄者还可以再近一点,然猎物已擦身已过,错失机会。在街头公众场所抓拍,小不免被人咒骂或追赶,礼貌的,我会打过招呼便从容离开,不会追拍,遇上不礼貌者,我绝不退让,表明在公共场所拍摄照片,既不是偷,更不是抢,摄影师也有他的尊严,不愿被拍者,走开或说声不愿意即可,请文明的公民专重摄影者的工作。
谈有趣的事,实在很多,我感觉最特别的是在同一时间、地点,遇上同一批人,如在太子地铁外行乞的老伯,观塘裕民坊外买小食的小贩,还有在上环地鐡站台上的印度小姐等等,数不清的巧合,连结了摄影者、被摄者、时间与空间,造成了一个别具意义的光谱。
▲图片来源:赖忆南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