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自己当初其实是国小的时候喜欢班上女同学才接触相机的,那时只要可以拍就好了,带了家里的傻瓜底片机就去学校,洗一卷照片要花掉一个月的零用钱,回想起来数位相机的发明让接触摄影这件事情门槛降低,要练习真的方便很多。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拍女生,一来是女生在画面上的情感表现比较细腻,这让后来我在某些场合需要拍摄男生时觉得容易许多。二来我刚开始拍人像严格说起来应该是大学的事情了,一开始会找寻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去问自己喜欢照片的哪一点,然后透过实作跟练习,经历一段学习和反覆思考之后,再看自己照片就觉得真的满舒服的。能被自己拍的照片打动,我觉得已经相当有成就感。 (当然获得朋友平常见面时特别提到的赞赏,又是另一种开心的感觉了。)
如果能拍出自己(和对方)不管过多久再看都还是觉得很喜欢的照片,那就恭喜你(们)了!
2.分类和检讨(你花在整理、编辑照片的时间与你拍摄和学习的时间平衡吗?)
大学参加摄影社时曾听老师讲说,摄影人应该花三分之一时间学习,三分之一时间拍照,三分之一时间整理自己的照片。他看过很多摄影记者照片拍得都很棒,但是一没时间整理,照片就堆在那里,然而那一堆照片里头是有极好的佳作的,不过相关的故事和拍摄资讯,时间一过去就这样被记忆埋没了,非常可惜。
换成我自己的经验是照片能少放就不要多放,更细节一点的是考量观者在呈现平台上浏览的习惯,像是相簿是属于单张单张浏览,如果一个人点了下一张却看到极为雷同的照片可能觉得好像「鬼打墙」就容易腻,甚至可能兴致缺缺就关掉视窗。但网志的话其实仍要注意这一点,你只放一张佳作与你放了一张佳作在二十张习作里头的时候,也许大家都会看到那张佳作特别好,但对于你的评价就不见得会那么高了。 (换句话说要让人以为你的好作品可以信手拈来,张张皆是)
现在有线上电子书平台issuu,可以把编辑好的PDF档上传变成可以供人线上浏览的电子书,可以控制观者阅读顺序以及照片出现的大小跟位置,更进一步强化作品的意识!不失为一个展示作品理想的方式:) (而且免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3. 沟通
当初遭遇人像瓶颈时,疏通我心灵的是吸收新知,当时听了拍过众多明星甚至王建民的人像摄影大师汪笙来淡大摄影社分享讲座,他问同学:「大家觉得拍人像最重要的,是什么?」
拍摄当下我说我觉得如果露出脖子线条应该很好看,请小男单手把头发抓起来,再称赞她的笑容,抓头发时手肘自然形成半个菱形框框住脸部,与另一边的雨伞形成了框中框(frame in frame)的效果。
「是沟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ying/)我就因为沟通这两个字至今还没有遇到下一个瓶颈,一切原因都来自于沟通,会觉得拍摄上不顺利多半是与模特儿的沟通上出了问题,这里的沟通指的层面甚广,言语上的也好心灵上的也罢,汪笙老师当时用一句话解释沟通应该要做到什么样子:
「让对方在五分钟内觉得你是他多年不见的好朋友。」
许多人因为第一次拍照时会感到紧张而只有一号表情,所以我私底下拍照一开始拍摄都会试图找出对方各种不同的表情,越多越好也许五分钟听起来很难,但一开始我们不用面临商业摄影有时间上的压力,所以先去掉那五分钟,总而言之就是希望你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取得被摄者的信任与安全感。 (从社群网站上找model 的话,也会先看看对方的兴趣或从文字用词中揣摩对方性格,可以当作拍摄前聊天的话题甚至拍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与其想破头让陌生人在五分内成为多年重逢的好友,我比较建议刚开始找不到model的大家,拍摄对象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亲人朋友着手。想想看,如果连身边的人都拍不好,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你把一个陌生人拍到赢得喝采?
4. 光线。 (摄影采光的选择)
摄影就是拍出光影,更简单的说是「拍影」,因为有光才会有影子,所以选择在合适的光线下拍照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商业摄影师在棚内拍摄,如何营造各种光线(光比、光质)以满足需要成为他们毕生的课题。但一般人用自然光拍摄也可以拍得很好,十分建议大家在天气好光线条件相对较佳(例如户外是太阳刚出来三个小时与日落前的三个小时)的时候多拍照, 阴天光线变成来自头顶的柔光,虽然比较柔和但失去方向性的漫射光需要利用银色反光板补光,会让人脸的质感看起来比较有层次,而且有动人的眼神光。
头顶无遮蔽的状况 (左)无打板眼睛无神而且眼睛底下有阴影/ (中)银色反光板在脸正下方太有点太近,造成阴影岀现在脸颊跟鼻子上方/ (右)拿在侧面增加立体感也消除难看阴影了! (model : Hsinhsin Wang )一般室内住家或餐厅的采光常常不利于拍摄,主要是瓦数不够,但光是灯光频率跟色温的问题,就会让拍摄作业不是那么顺利,需要更注意白平衡以及测光曝光等按快门前需要留意的部分。如果可以善加利用窗光,相信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
单纯利用大芊左侧的自然窗光进行拍摄,选对光线条件用小DC也能轻松拍摄( Samsung EX2F )
5. 美感。 (多阅读和感受)
眼界开了,视野不同,想追求的层次也会变得不一样。不妨多去美术馆看展览,有机会出国就去看看国外的(现在有网路也很方便看到国外职业摄影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不妨多看看日本及欧美的摄影师,如Cameralink 、Art-department ),多读书(文字的书像是小说,可以丰富想像力),看不同媒材的影像作品(看动态的如电影、MV,静态如画作等等)喜欢在照片上加字的可以找本基础设计的书来看看(ex: design basic book),进一步如开始了解「色彩计划」是什么,充实拍照之外的各种层面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照片,相信会有不同感受。
6.后制(你想过你的萤幕有色偏吗?)
我想颜色也是很多人的迷惑,不过我个人经验是如果还不知道自己哪些照片比较好,不建议现在就开始进入后制的阶段,一来是方向不明确,很容易让你花掉比拍照和学习更多的时间在整理照片上。二来是其实去大卖场就知道每台萤幕都有色差,建议大家可以去搜寻「色彩管理标准化」,学习过程中我大概有一年时间只对照片校正白平衡跟增减曝光量,为了就是了解相机所可以拍摄到的「原色」是怎么样子的。直到一年前更新电脑设备做了色彩管理后,才又开始比较积极的对画面做细部的经营,体会到电影硬体设备的不足,真的多花掉不少时间(做色管前的那些后制,事后再看都惨不忍睹)在后制之前取得一张构图尽可能完美,曝光正确的照片还是很重要的,有时tuLaoShi.com候现场就是避不开一些杂景,事后裁切让画面更精实,问问自己:「这样是最好了吗?」问问自己对于这张画面的亮点在哪里,是不是有包含了其他干扰的元素进而减低了画面美感与张力。
透过后制使整体色调一致(氛围),让画面更符合心中所想要传达的感觉
依据想传达的感受不同来作为后制的方向后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传统暗房工作也是在做后制,只是现在数位方便许多了,不用花大钱买设备,只要一部电脑跟软体就可以处理各种工作,照片拍回来了,加入想法做成希望的样子,才会成为作品。
7.器材
器材不是我会第一着重的点,但是器材一直都很重要,所以这里决定新增进来。这里的重要并不是指「贵重」,而是开始去思考你为了获取画面而使用的媒介,会对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iPhone4s , camera+ APP 拍摄+滤镜手机小片幅深景深的特性,在这种时候反而能轻松拍出清楚的照片例如用手机拍跟小相机和单眼拍摄,对于「被摄者感受」的差别?有些人见你用大型相机(8×10)会感觉到特别被尊重,有些人觉得被手机、小相机拍照不算是「被特地拍照」而会显得较为轻松,更甚至当使用即拍即得的拍立得(不是即可拍)时,更会对被摄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被拍摄的意愿
Sony Nex-5N , Adob e lightroom retouching 私底下拍摄写真,拍摄的轻松度反而成为第一考量
8. 改变拍摄习惯(改变焦段、改变拍摄节奏、光线)
改变焦段。像我自己过去拍人像有90%时候都使用50mm的定焦镜,因为喜欢捕捉人物的表情特写,整体下来可能就缺少些人带景的画面,远景的照片比较不足,取景也比较中规中矩。后来就也会穿插使用不同的焦段(比如更广如24mm 35mm 或更远如85mm 135mm)让自己从惯用焦段的视野中跳脱出来,画面的张力自然有所改变。
Canon 135mm f2 L (长焦使对焦主体变得非常明确)改变拍摄节奏。简单的说就是原本可能一小时按100下快门,把频率拉高到一小时300下甚至更多,或者本来是一小时拍200张,改限制自己只能拍36张(或干脆只用底片机,都算是改变拍摄节奏的一种方法),这样一来也会从原本的拍摄思维中跳出来,更不拘束或者更加经过思考。
让被摄者习惯你的拍摄节奏,像这样喀擦、喀擦、喀擦的连续拍摄只是10秒左右的事情。改变光线。像我人像拍摄习惯自然光,而且采取逆光的角度,想要跳脱平常的照片质感,就可以改用顺光拍摄,做一张保留现场细节的小光圈照片,或者拍摄剪影,甚至使用人工光源(使用无线触发器+闪灯,配合不同灯具(透射伞、反射伞、柔光罩、蜂巢等等)可以做出非常多变化),透过变换光线组合,替整组照片增添不同气氛的画面。
在现场全暗的菜市场内,使用两盏小闪灯(背景:裸灯。人物:斜右上方加一支80cm透射伞)
9.目的
现在全民外拍时代,好像有相机就可以当摄影师?我发现问某些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尤其是美少女外拍)的时候,他们说得出动机,但其实说不太出来「目的」。有趣的是他们就是可以这样没有目的的一直拍摄重复的东西,有时候说要拍不同的东西但其实只是换了个造型主题而已。如果说动机(初衷)是持续拍摄下去的动力,那我想目的就是让你有一个方向可以检讨改进的准则,毕竟摄影是一个会因为目的不同而对同一个画面有不同评价的行为。例如你想要拍摄照片当作作品,之后想接婚礼纪录的案子却只参加活动或自己约女孩拍时装外拍,感觉就有点骑驴找马了。或者你想拍作品希望以后可以接触服装网拍,却一直去旅馆把女孩衣服扒光(误)总结就是拍摄前预想照片观众的目标族群是什么(当然也可以是很私人的,自我满足、交朋友、认识异性也可以是一种目的),这样才方便事后检讨跟进步。
比起单单拍摄美少女,拍摄情侣对我现在的阶段来说更有意思也更适合当作品。
10.放下相机
真的没办法了,就先放下相机吧。像我喜欢的人像摄影偏向贴近生活中美好的片刻,如果自己的人生明明并不精彩,又怎么会有美好跟感动发生呢?把生活过的精彩,心灵打开了,影像的敏感度也就不请自来:)
与其一直替别人拍照,不如自己先去谈场恋爱吧!最后我觉得摄影是想法的实践,想法是生活的累积,从生活中观察,从小处出发,哪怕只是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出发,都不要觉得好像不会是什么大作就不做,透过不断的累积跟检讨,成长的经验和养分也会随之而来的:)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图老师摄影群:227888397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