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冷处理方法
烧伤后对于伤处进行冷处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著名医生盖伦。但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之后系列科学研究才给出了较为规范的方法,并为这种处理的科学性和好处提供了证据。
但是,就具体的实施方法,用水的温度和冷处理时间则涵盖一个宽泛的范围。使用的流动的自来水水温介于12~27℃之间,但是也指出冰水或水温低于8℃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后果。时间则从数分钟、5分钟、10分钟,直到疼痛消退、或直到救护车到来等。
不同国家和专业机构的建议也不完全相同。比如,英国有关机构建议使用15℃左右的水连续冲洗或浸泡不少于20分钟。美国的推荐是使用流动的自来水连续冲洗或者浸泡不低于5分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建议是流动的自来水连续冲洗20分钟;并提示是用大量自来水冲洗,而不是用湿毛巾湿敷,或者细流冲洗或者喷雾,更不能不做任何处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nghuochangshi/)虽然各种推荐的具体方法存在一定差异,都建议使用冷自来水连续冲洗或者浸泡,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虽然多数建议并没有可以强调用水的温度,但是,都特别强调,不能使用冰敷或者冰水。
烧伤局部冷处理的好处
我们说的烧伤通常是指皮肤热力烧伤,在造成皮肤表层损伤同时,热力还继续向深层传导造成继续伤害。烧伤后在除去热源后尽早给予冷处理可以终止伤害,并防止热传导导致的继续损伤,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冷处理的效果如何,多长时间冷处理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很多科学研究给出了大量证据。比如,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对猪部分厚度接触性烧伤随机进行5分钟、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流动的冷自来水冲洗处理。结果发现,停止冲洗后,5分钟和10分钟处理组皮内温度每分钟上升1℃,而20和30分钟处理组每分钟上升0.5℃。对于烧伤部位第1和第9天进行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20和30分钟处理组显著优于5分钟和10分钟组。
研究结论认为,烧伤发生后,立即使用自来水对伤处局部进行连续冲洗20分钟可以获得终止热损伤的最佳效果。
另外,局部冷处理可以收缩局部血管,减少渗出和水肿,减轻炎症和疼痛。同时,对局部起到清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体上,烧伤后对局部进行冷处理可以获得以下好处:1)中断继续热损害;2)止痛;3)减轻和防止水肿;4)清洁创伤预防感染。
需要指出的是,民间有在烧伤发生后对伤处吹气止痛的习俗。事实上,流动的空气的确具有一定降温止痛效果,但是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相反,吹气过程不可避免的将口腔内细菌播散到伤处。口腔内含有大量细菌,而烧伤最应避免而却往往难以避免的是创面感染。因此,多有指导性文件特别强调应该禁止这种愚蠢的行为。
为什么不能冰敷或者使用冰水?
既然冷处理有这么多好处,温度越低不是可以获得更大的好处吗?事实上,使用冰敷或者冰水冲洗或浸泡,不但不会带来更大好处,相反会加重损害。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需要从皮肤血液循环的调节说起。
人体皮肤循环是调节身体热平衡的主要机制,人皮肤血管接受交感神经缩血管和扩张血管双重系统的控制,可以产生强大的调节能力。静息状态下,人皮肤血流量200-250毫升/分钟。在接受冷刺激时,血流量迅速降低,15℃时血管收缩达到最大程度,血流量可以降低到20-50毫升/分钟。局部持续低温循环甚至可以完全停止,血流量可达0。这就是为什么寒冷时裸露的手脚可以表现为苍白的原因。
在15℃以下,血管收缩会被每小时3-5次,每次持续5-10分钟的血管舒张所中断,以避免组织的冻伤和坏死。低于10℃下,发生神经失能,导致皮肤感觉麻木甚至完全丧失。持续接触0°C或以下物,比如冰敷或冰水冲洗,启动不受神经支配的局部肾上腺素能血管收缩机制,血流量甚至完全停止。这样仅存的皮肤少量血流量不足以对抗持续的寒冷,皮肤温度会以每分钟超过0.5°C的速度下降,直到达到0°C,细胞内外液体就会发生冰晶形成进而导致细胞和组织坏死。
因此,对烧伤部位进行冰敷或者使用冰水冲洗可能会造成局部冻伤而加重损害。
动物实验研究为这种推定提供了证据。将在99℃沸水中浸过的布条置于小鼠皮肤上3秒造成烫伤,然后将伤处在自来水浸泡1分钟,结果只产生轻微的损伤。对99℃沸水浸过布条10秒产生的烫伤,分别给予10分钟冰敷,1分钟自来水浸泡和不经任何处理,结果后两者产生中等程度损伤,而前者导致重度损伤。可见,冰敷使得烧伤部位雪上加霜,造成更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