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地龙10g,牛膝10g,薏苡仁30g,独活15g,赤小豆30g。
服用方法
将所有的药材用500毫升的水煎,每天一剂,分成两次来服用,6剂为一个疗程。服用完之后停用两天。
涂抹外敷型
1:白芥子+牛油
白芥子十克,葶苈子十克,然后用一百克的牛油将其炸黑后去掉渣,兑入陈醋30克熬干,兑入轻粉3克,涂擦患处,每日二次。
2:消膏方
将川穹、麝香、红花、牛膝、冰片、桑寄生、血竭、樟脑、制草乌、制马钱子、蜈蚣、威灵仙、独活、乳香、没药晒干,以香油煎之,加松香、铅丹熬制,成黑膏状,外敷于患处,每日一换,三十日为一疗程。
3:川穹散方
取川穹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以胶带固定于膝盖,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可以多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4:仙人掌外敷方
取仙人掌适量,将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滑膜炎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于晚上贴敷。
5:当归消痛膏
当归、丹参、乳香、牛膝、元胡、鸡血藤等十几味名贵中药材炮制而成的通膜消痛膏,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消肿生肌、修复滑膜之效,从舒筋活络根本入手,可以有效治愈各类滑膜炎。
6:猪苓汤(利湿之剂)
效果
利湿泻热。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方源
《内经·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内经·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解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主治
1.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
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
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病机
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
运用
1.本方为利水之剂,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2.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
茵陈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
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6g,日三服。
功用
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
组成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9g。
用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水煎服。
功用
渗湿利水。
主治
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
五苓散、平胃散各3g。
用法
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
功用
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
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以上三方鉴别
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