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定要吃早饭,且要营养丰富;
6、活动筋骨增进人体代谢机能。
白天养生法
最佳时段: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包括巳时、午时、未时、申时四个时间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又称为隅中,位于午时之前,靠近中午,为上午9:00~11:00,这个时刻脾经当令,此时人体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活动。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此外,脾主肌肉,巳时是一日当中最利于锻炼肌肉的时刻,所以爱健身的朋友可以选择巳时进行锻炼。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又称为日中,是一天之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刻,为中午11:00~13:00,这个时刻心经当令。人体最应该做的就是闭目养神,睡午时觉。在十二时辰中,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换之时,时天地气机的转换点,是最利于人体养生的,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利用好一日之中的午时,即使是闭目10分钟,其对气血的恢复和补充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又称为日昳,代表太阳开始西落,为下午13:00~15:00,这个时刻小肠经当令。此时人体的小肠开始消化和吸收中午所吃的食物,并将脾胃收纳运化后食物营养分配给各个脏器。所以午饭一定要吃。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又称为晡时,在古代人们一日两餐时,晡时是第二餐的进食时间,是指下午15:00~17:00这个时间段。此时膀胱经当令。此时人体最应该做的就是喝水,排便,有助于养膀胱、排毒。
白天养生小秘诀:
1、 上午巳时要多加活动,可上楼爬楼梯;
2、 睡好午时觉,即使闭目养神15分钟也有利于气血的补充;
3、 下班之前一杯清水,让肾结石绕道而行;
4、 下午五点最利于肾虚者补肾阳。
5、 男性解尿时要咬牙踮脚以强精固肾;
6、 或站或坐或趟,利用空当做提肛缩会阴运动;
晚间养生法
最佳时段:下午五点至十一点,包括酉时、戌时、亥时三个时间段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又称为日入,代表夕阳西下,太阳落山,为17:00~19:00点,此时肾经当令。这个时候人体同样要多喝水,有助于清膀胱洗肾排毒,所谓下班之前一杯清水,让肾结石绕道而行肾主藏精。此外,下午五六点时最宜补肾阳,对于肾阳虚的朋友来说,此时时最佳的补肾时间。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又称为黄昏,代表一日开始走向结束,天地开始归于安静,为晚上19:00~21:00,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人体最应该做的就是休闲放松。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又称人定,与子时相对,是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此时天地归于安静,为晚上21:00~23:00,此时三焦经当令,人体最该做的就是休息、准备入眠。所谓亥时不睡觉,一年老三岁。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熬夜,晚上10点左右时便开始睡觉,唯此可延年益寿。
晚间养生小秘诀:
1、 睡前可泡脚、泡澡,以达到气血平顺、阴阳调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yangsheng/)2、 睡前可以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疼痛,延年益寿;
3、 睡前冥想十分钟;
4、 睡前小酌一杯红酒,助眠又强心。
夜间养生法
最佳时段: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五点,包括子时、丑时、寅时三个时间段。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又称为夜半,与亥时相邻,后者是十二时辰之末,子时是十二时辰之首,为夜里23:00~1:00,此时胆经当令。《黄帝内经》曾提到: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所以此时人体最需做的便是入眠。此外,子时阴阳交接,这个时候入眠最利于养阴养阳。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又称鸡鸣,在夜半之后、平旦之前,为凌晨1:00~3:00,此时肝经当令,。正所谓鸡鸣,五脏之肝对于五禽中的鸡,所以丑时最利于养肝。这时人体最应该做的就是处于深度睡眠,避免熬夜,只有这样才能养肝护肝,使肝的造血和排毒能力达到最强。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又称平旦,排行十二时辰老三,是很多文学作品里经常提到的黎明之前,代表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为凌晨3:00~5:00,此时肺经当令,此时是人体睡眠中最沉的一个时刻。如果有人此时易醒,则说明其气血不好。因为寅时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而深度睡眠才能保障其转动过程顺利。很多老年人气血不好,很容易5点多就醒,同时还喜欢5点左右起床运动,这样对人体的心肺功能非常不好,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此时运动是非常危险的,极有可能引发心脏病,甚至是猝死,所以建议老人要稍微晚点起床。
夜间养生法小秘诀
1、无论是子时、丑时还是寅时都切忌熬夜、不入眠;
2、建议6点以后起床,即使5点多醒了,也应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图老师tips:养生在自然,修行在每日,一日养生法是老祖宗们根据大自然的演变与规律并结合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的,其建立于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是顺应天时的结果。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作为大自然的产物这个事实不会变,因此根据根据每日不同的时段特征进行养生对健康来说具有长足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yang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