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

干热风day

干热风day

2016-03-30 05:19

揭秘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其实,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穿裤子的习惯,但是通过各种史书典籍记载,我们不难发现,裙装在中国历史上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么,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呢?古代以什么为美呢?下面,小编从古代文化中为你揭秘!

  其实,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穿裤子的习惯,但是通过各种史书典籍记载,我们不难发现,裙装在中国历史上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么,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呢?古代以什么为美呢?下面,图老师小编从古代文化中为你揭秘!

  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

  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总会让我们形成这样的错觉:四川人一直都是吃辣椒,男人一直以来都是穿裤子。事实上呢,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吃辣椒和穿裤子的历史都不久。

  本月初,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洋海古墓内发现了两条裤子,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裤子,历史可追溯到3300年前。那么,中国人是不是从三千多年前开始穿裤子?其实也不尽然,你看孙悟空,不就一直穿着一条虎皮裙吗?

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

  骑马的穿裤子,不骑马的穿袍子

  三千多年前的新疆,是游牧民族的领地。所谓游牧,就是居无定所,人们骑着马驱赶牛羊,逐水草而生。在那时中东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乃至四川的金沙和三星堆,人们都是穿着宽松的长袍,但是对于骑马的游牧民族而言,长袍就太要命了,马背会时刻摩擦大腿内侧的肌肉,很容易出血,完全没法骑马。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游牧民族最早发明了裤子,而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裤子正是最好的佐证。

  这两条裤子由羊毛制成,主人是两名男子,可能是放牧者或者战士。事实上,裤子的发明应该更早些,因为普遍认为人类在大约4000年前开始骑马,而裤子显然是必需品。

  不过,对于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而言,裤子就并非必需品了。那时的社会以农耕文明为主,有块布料把身材围起来就已足够。

  当时的战争,也无需骑兵。直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打仗都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国家的实力也用战车数量来衡量。战车用马拉着,士兵站在战车上,上衣下裙,也不用担心走光。

士兵站在战车上,上衣下裙,也不用担心走光

  上衣下裙,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上衣下裳”。衣,依也,人依以庇寒暑;裳,障也,人依以自障蔽。这是中国人上古时期的常服,不论男女。上衣一般为窄袖、高领。衣领直接左右襟,在胸前相交,左衣襟压右衣襟,称为“右衽”。相反,右襟压左襟,则是“左衽”,因为北边蛮夷的上衣的衣襟就是这样,所以“左衽”便被称为“蛮服”,甚至作为蛮夷的代称。春秋时期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天下,孔子称赞他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将披头散发,衣襟压向左边,成为蛮夷了。

  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人发现穿裙子的不便了。他是赵武灵王,赵国处在北方,接壤匈奴,而匈奴骑兵多,速度快。赵国屡次跟匈奴交战,自己笨重的战车总是被匈奴机动性更好的骑兵击败。有鉴于此,赵武灵王便决定进行军事上的改革。这改革,首先就是改变服装。他带头穿上胡服,将原来宽大的衣袖变窄,让士兵都穿短衣、长裤,从而便于活动,进而学习骑射。有了裤子以后,才有了骑兵,这才让赵国军事力量大增,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穿丝质开裆裤的是纨绔子弟

  穿上裤子的,仅限士兵。普通人还是穿裙子。不过,那时已经有了“胫衣”,类似于现在的裤子,但是没有裤裆,没有裤腰,就只有两只裤管,套在小腿上,用带子系于腰间,但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也就是现在的开裆裤,其目的是便于私溺,因为在胫衣之外,人们还穿有裳裙,所以不会显露下体。

  东晋的《拾遗记》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战国时的张仪和苏秦“同志好学”,外出时看到什么典故,就马上记下来。当时纸还没发明,他俩手边也没有木简,所以在手掌上和大腿上记录,回到家里后就将这些字抄写下来。

  尽管有胫衣罩住小腿,但人们还是容易走光。所以《礼记》中就提出“劳毋袒,暑毋褰裳”,说的就是做活时不能袒露身体,夏天也不要把下裳提起来。

穿丝质开裆裤的是纨绔子弟

  当时人们穿胫衣,是出于防寒考虑,毕竟穿再长的裙子,裙底也会灌风进来。

  《韩非子》里也有个有趣的故事。齐国有个盗贼,专门披着狗皮行窃,他儿子很得意,向小伙伴吹嘘:你看,就我爸爸有尾巴!没想到那小伙伴的父亲是一个因犯了罪被剁去小腿的人,这个小伙伴就反击说:我爸爸到了冬天都可以不穿绔。“绔”,也称“袴”,也就是胫衣。

  到了夏天,穿绔就太热了,人们就只穿衣裳。不过,对于有钱人来说,绔可以不用粗陋的麻布做,完全可以用轻柔的丝织品啊,这才出现了“纨绔”,在当时社会上被公认为奢靡之服。我们今天称衣着华丽、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为“纨绔子弟”,就由此而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lijiankang/)

  这种胫衣,此后一直存在。不过,最早是贴身穿着的胫衣,到了宋朝就变成了加罩在长裤之外的膝裤。从史书记载来看,两宋时期的男女,不分尊卑,都穿膝裤。《朱子语录》记载,南宋奸臣秦桧在朝为相,虽然得高宗皇帝的重用,但高宗对他也有防范。秦桧死后,高宗不免松了口气,对臣下说:我终于不用在膝裤里面藏一把匕首了。

  到了明代,关于穿膝裤的文字就更多了。《金瓶梅词话》里写到潘金莲的服饰,就是裙子里面系一对“锦红膝裤”。而《西游记》第47回里的小女孩,也是在腿上系了两只“绡金膝裤儿”。

  在成都的大街上,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裈

  绔的进化,从“穷绔”开始。西汉名将霍去病之弟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助昭帝即位,并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昭帝做皇后。为了让皇帝宠幸皇后,早日得子,霍光就让所有的宫女都换上了穷绔,让皇帝不对其他女人发生兴趣。这种裤子就是在原来的胫衣基础上,加了一个护裆,但前后还是有空隙,用带子系起来。这样做还是为了便溺的方便。

在成都的大街上,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裈

  之后又出现了“裈”,这便是真正的连裆裤了。晋代阮藉不遵礼仪,他在《大人先生传》里将那些循规蹈矩的人比作“群虱处裈中”,他们把裤裆当作自己的“吉宅”。另一个“竹林七贤”刘伶则更为放浪,《世说新语》里记录他的狂言乱语:“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有长裤,也有短裤,即“犊鼻裈”。这种裤子类似于现在的三角短裤,上宽下窄,两头有孔,穿上去就像牛鼻子。山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的农夫,就穿着这种短裤耕作。不过,穿犊鼻裈最有名的人当属司马相如,《史记》中记载,司马相如在成都穿着犊鼻裈,和酒保、店小二在一起,在市场上洗酒器。当时司马相如还是个有身份的人,刚刚和卓文君私奔的他在大街上穿三角裤,是为了丢老丈人卓王孙的脸,让对方同意他和卓文君的婚事。

  犊鼻裈显然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文人墨客耻于提及。不过在魏晋名士眼中,也没什么好羞耻的。《世说新语》里说,阮家住在道路南边的子孙穷,住道路北边的富。七月七日这天,有晒衣服的风俗,住北边的阮家人便把纱罗锦绮都拿出来晒。阮咸住在没钱的南边,他便把自己的棉布大犊鼻裈拿出来晒,别人问他丢人不?他回答说,我还是不能免俗啊,姑且晒晒吧。

  古代以什么为美

  在古代文明尚未建立起来的蒙昧时代,中国的服饰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为目的的。

  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服饰的社会需要开始膨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高出了生理的需要,出现了超出使用功能之外的形而上指向。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这一指向主要是世俗的伦理纲常。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精神取代了宗教和伦理的统治地位。

  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中国的服饰不约而同地抛弃了形而上的文化诉求,都在自觉地向着人体生理需求回归。

中国的服饰不约而同地抛弃了形而上的文化诉求

  但是,这种功能主义的追求又必然地导致了服饰的科学化、模式化、单一化。

  作为这种现象的反动,中国的后现代服饰在进行着全新的探索。

  在材料和技法上,中国的后现代服饰在跨越国界、跨越时间的范围内进行着大量的文化吸收,即将古今中西的服饰经验作为自己文化创造的符码和工具,以博采众长的方式加以利用。

  在价值和内涵上,中国的后现代服饰在进行着没有深度的平面尝试,即不再寻求服饰背后的形而上意蕴,从而将伦理驱除出服饰文化的领地,或采取戏谑和反叛的方式加以消解。

  在功能和意义上,中国的后现代服饰在进行推陈出新的探寻,它们所要满足的,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也不再是伦理需求,而是个性的张扬和审美的尝试。

  所谓文明,始于一种深度模式的建造。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通过“对象化”的行为改造这个世界,而且要赋予物质世界以“人化”的意义。

  从这意义上讲,服饰是一种符号,它有着“能指”和“所指”的双重意蕴。总的来说,古代的中国人有神秘的宗教追求,也都有世俗的伦理指向。

服饰是一种符号,它有着“能指”和“所指”的双重意蕴

  从这意义上讲,他们在服饰背后所赋予的价值常常是交叉的:既有宗教的内涵,又有伦理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文化可称之为宗法文化,因而其服饰背后的所指意蕴以伦理为主。

  在宗法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则是通过对不同服饰的等级区分,来调节人和人的关系。

  古代妓女的雅称

  关于妓女,从古至今人们常见的有许多狭义与广义上的称呼,大都是比较低贱,如“青楼女子”、“烟花女子”、“风尘女子”、“歌伎”、“娼妓”、“窑姐儿”,甚至还有“卖淫女”、“站街女”等等。殊不知,妓女在古代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比较“高大上”的别称。如“神女”、“内人”“女校书”等。这里撷取古代青楼妓女八种“高大上”的别称,以飨广大网友。

  一、神女,最神话的别称

  晚唐李商隐诗:“神女生涯不是梦”,此“神女”即暗指青楼妓女。和西方的女神是类似的,女神原初的含义不是说对女人多么敬仰,而是对女人用心不专,乱投男人怀的总结,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用女神来形容,只有那些从事妓女职业的女人有这个共同的特征。曾有一部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神女》,描写的就是青楼妓女生涯。看来妓女实在亵渎不得。

神女,最神话的别称

  二、内人,最温馨的别称

  别以为“内人”就是人们常指自己的妻子。“内人”原是指教坊中能歌善舞的妓女,而常在皇帝跟前服侍宫女,也叫“内人”。据《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记载:“ 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清代诗人吴伟业的《永和宫词》中也有:“勑使惟追阳羡茶,内人数减昭阳膳。”

  不过,“内人”也是歌女或妓女的别称。据《隋书·房陵王勇传》:“太子左庶子 唐令则 ……谄曲取容,音技自进,躬执乐器,亲教内人,赞成骄侈,导引非法。” 唐朝诗人张祜《青莺啭》诗:“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清代学者钱谦益在《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诗之一中也说:“绣岭灰飞金谷残,内人红袖泪阑干。”

  三、女校书,最高雅的别称

  唐代名妓薛涛是一代才女,经常与当时文士诗文唱和。诗人王建赠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后世因称有才学能诗文的妓女为“女校书”或“校书”。本来,“校书”,官名也。清代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校书四种,闲中偶录诸书。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尽管如此,但是后世因以称妓女而能文者。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训女》中就说:“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 谢女班姬 女校书。” 明代诗人商景兰的《赠闺塾师黄媛介》诗中也说:“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

女校书,最高雅的别称

  四、章台人,最画意的别称

  战国时秦在今长安县故城建有“章台”,其下街名“章台街”。唐人孟启《本事诗》记,诗人韩翃与妓女柳姬相稔。安禄山反叛,二人离散。别后,韩翃寄诗给柳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后即以“章台”为妓馆别名。

  五、录事,最佳话的别称

  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曾记载过苏东坡的一段话:“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录革也,相蓝之东有录事巷,传以为朱梁时名妓朱小红所居。”后用录事暗指妓女,戏谓绎佳话也。

  六、省差行首,最大气的别称

  听起来这简直就是个在职文官呀,然而,它确确实实是个妓女的别称。金邦贵族出身的大将牙虎带,歧视文人,军营中养很多妓女,牙虎带让身边的妓女佩带银符,到各地求贿赂,各地将军和夫人要到远远的地方去迎接这些权贵身边的妓女,这些妓女号称“省差行首”。

  七、清吟小班,最诗情的别称

  古代诗人在一起才会轻吟低唱,但清吟小班并不是诗人群体的称呼,而是对青楼妓女的一种别称。清吟小班和窑子不同,更和诗人无病呻吟不一样,它是旧时上等妓院的别称。《孽海花》第三五回:“至于妓女,只有那三等茶室,上流人不能去。还没有南方书寓变相的清吟小班。”莫怪,我无歧视诗人之意。

  八、莺花,最绚烂的别称

  莺花, 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唐代诗人杜甫在《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中说 “兄弟多年别,莺花故国思。”南宋诗人杨万里也在《丙申岁朝》诗中说:“仙家风土闲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

  其实,莺花也是青楼妓女的别称。元代诗人石德玉在《曲江池》第二折中就说:“谁著你恋莺花,轻性命,丧风尘?”明末清初,孔尚仁《桃花扇访翠》一折有这样的句子:“闲陪簇簇莺花队,同望迢迢粉黛围。”故而妓院又称莺花市、莺花寨、莺花巷。另一诗人吴伟业的《行路难》诗中也说:“名都莺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婵娟子。”

莺花,最绚烂的别称

  历史上的名妓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妓——薛涛(约768~832年)

  薛涛是唐朝著名的女诗人,她和李冶、鱼玄机、刘采春并称为唐朝的四大女诗人。她幼年时随父流寓在成都,父死后因家贫,十六岁被迫入了乐籍,脱乐籍后则终身未嫁,成了唐朝的剩女第一人。薛涛后来定居在成都的浣花溪。薛涛的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就能诗了,她精通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是当时娱乐圈的大明星。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往来。

  薛涛曾经发明了用于写情诗的信纸“薛涛笺”,轰动了当时的文坛。薛涛死后,留下了薛涛井、薛涛酒、薛涛墓等文物古迹。为后世中国人民的旅游事业做出了她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名妓——鱼玄机(844—871)

  鱼玄机是晚唐的著名女诗人。薛涛8岁能诗,鱼玄机则是7岁能诗,比薛涛更早了一岁。鱼玄机的容貌倾国,才华过人,却所嫁非人,在她嫁给状元李亿为妾后的日子里,一直被正妻所欺负,后来还被赶了出来。被赶出来的鱼玄机进了道观,生活开始放纵,由著名女诗人变成了著名的艳妓。就像“医食同源”一样,唐朝的娱乐与妓乐也是同源孪生。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这句诗,是鱼玄机的名句,也是她感情生活的写照。他的丈夫李亿虽然高中状元,但如果不是因为鱼玄机的缘故,根本就不值得一提。鱼玄机后来因为怀疑自己的婢女绿翘抢了她的客户,因而激情杀人,杀死了婢女绿翘,被判死刑,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鱼玄机是晚唐的著名女诗人

  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名妓——李师师(生卒年不详)

  李师师幼年时,因有僧人认为李师师和佛门有缘,所以就被叫做李师师,因为当时人们一般把佛门弟子叫做“师”。李师师的父亲因罪死于监狱中后,李师师流露街头,被妓院所收留,并被教以歌舞,以及琴棋书画等。李师师出道后,名动京城。最后连当朝的皇帝宋徽宗也拜到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李师师本是娱乐明星,和当时的达官贵人文化大师等都有往来,宋徽宗的出现,让很多达官贵人失去了亲近的机会,因此当时有人写了一首词讽刺宋徽宗。宋徽宗知道后,勃然大怒,把那个人贬官去了贫困地区。在小说《水浒》里面,也有关于李师师的描写。在《水浒》里面,李师师虽然很喜欢浪子燕青,期望金童玉女的风流快乐,但她发现燕青为了梁山泊的革命事业而放弃了感情的时候,李师师也尊重了燕青的选择。

  金人包围汴京的时候,李师师献出了自己的私财作为军饷,看得出她是一个爱国爱民的文艺大明星。汴京失陷后,李师师下落名明,有说她出家做了道士的,有说她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而死去的,有说她后来流落在江南的。

  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名妓——梁红玉(1102—1135)

  和一般的名妓大都是文艺女青年不同,梁红玉是著名的抗金女英雄。读书人有诗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其实完全是读书人的“傲慢与偏见”。金兵入关,李师师献出了自己的财产作为军饷,梁红玉更是抗金战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直至牺牲。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后来认识了嫖客韩世忠,并嫁了他。如果韩世忠和梁红玉的人生故事到此为止,那么也就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嫖客和妓女的普通人生。但因为金兵的入侵,嫖客出身的韩世忠和妓女出身的梁红玉最终都成了民族英雄。

  韩世忠是和岳飞并称的抗金英雄。而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则是一场令人回肠荡气的战斗场面。梁红玉最后死于抗金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民族女英雄。梁红玉和韩世忠的爱情故事,是对世俗社会偏见的一个回音。

梁红玉是著名的抗金女英雄

  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名妓——柳如是(1618年-1664年)

  柳如是本姓杨,后改姓柳,因为喜欢宋朝的大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中的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明末清初的文艺大明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她的文学和艺术才华,被认为是八艳之首。

  柳如是和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密切,并嫁给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明朝灭亡后,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报国,钱谦益推托说“水太冷”了无法投河,柳如是奋身投入荷花池,却没有能够成功殉国。柳如是虽然没有能够殉国,却全力资助了抗清义军。钱谦益和柳如是用各自的行动,为读书人和妓女的爱国情操做了一次注解。

  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名妓——陈圆圆(1623-1695)

  陈圆圆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红颜祸国的美女。陈圆圆本是苏州名妓,被皇亲田贵妃的哥哥买去献给崇祯皇帝,由于战乱,崇祯皇帝无心享受艳福,陈圆圆就住在了田府。后来被吴三桂一见钟情,收为偏房。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大将抢走了陈圆圆,传说吴三桂因此投降满清,“冲冠一怒为红颜”。在金庸的武侠名著《鹿鼎记》中,陈圆圆还和吴三桂、李自成发生了三角恋。

  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名妓——董小宛(1624-1651年)

  董小宛本名董白,一字青莲,名和字都是因为仰慕李白而起。柳如是的名字来自于辛弃疾的词,董小宛名字是因为仰慕李白,可见秦淮八艳的文学素养比较高。董小宛后来嫁给了豪门公子冒辟疆,但她和冒辟疆的“比翼”、“连理”的爱情却没有能够长久,董小宛年未满二十八岁就死去了。

董小宛本名董白,一字青莲,名和字都是因为仰慕李白而起

  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爱情虽然比较缠绵而忠贞,但董小宛的人生却并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然而在民间,传说她和清朝入关后的第一皇帝另有爱情故事,给她的人生增添了一段悲清的神秘。比如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就有关于董小宛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第八个名妓——李香君(生卒年不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lijiankang/)

  秦淮八艳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不但是因为其中有柳如是和董小宛,更因为李香君也是其中之一。秦淮八艳要是放在现代,肯定个个都是名扬世界的国际大明星。然而遗憾的是,李香君的生卒年却意外地不可考了。

  李香君嫁给了豪门公子侯方域,称得上是郎才女貌、金童玉女。李香君和侯方域定情,当时的流氓文人阮大铖想用金钱来收买侯方域,李香君变卖了首饰,把钱还给了阮大铖。阮大铖后来多次想方设法要陷害李香君,李香君不惜一死来抗争。侯方域流亡在外,李香君苦等心上人不来,终于病死。

  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被孔子的孔子六十四代孙子孔尚任写成了著名的戏剧《桃花扇》后,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揭秘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

心理健康 婚姻保鲜
揭秘中国人何时开始穿裤子

中国人 外国人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中国人 外国人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溯源中国人喝汤的文化

生活百科
溯源中国人喝汤的文化

中国人阴茎有多长算正常

生活常识
中国人阴茎有多长算正常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吃肉减肥不适合中国人

减肥 减肥方法
吃肉减肥不适合中国人

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生活常识
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客厅放什么东西最旺财运

客厅放什么东西最旺财运

谷芽的七大功效

谷芽的七大功效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