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
泥鳅形态特征
我们在餐桌上经常吃到泥鳅,那么对于泥鳅到底长什么样子,大家知道吗?其实,泥鳅有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8。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现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很多小孩子只知道在课本上看到一些生物,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关于泥鳅有时候都会认识错误。其实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的分类
青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
泥鳅的药用价值
自古以来,泥鳅就被人们认为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据 《医学入门》查考,泥鳅性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 《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痔疮、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阳痿、乳痈等症都有一定疗效。
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采取泥鳅食疗,既能强身增加体内营养,又可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对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炎、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溃疡病、结核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小儿盗汗、水肿、结核病、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病后虚弱、脑神经衰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具有开胃、滋补等效用,尤其在夏季,泥鳅特别肥美,为炎热夏天的良好补品。
营养价值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
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经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硫黄素0.08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5毫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 70毫克,维生素B1 30毫克,维生素B2 440毫克,还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泥鳅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人体抗血管衰老,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和豆腐同烹,具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应用消渴:泥鳅、鲜荷叶共煮汤食。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食用功效
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
泥鳅含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VB,VA,VC)均比一般鱼虾高,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并含有艹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性凉,夏天吃最好。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⒉《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⒊《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⒋《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⒌《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泥鳅的家常做法
红烧鳅鱼煲
材料
1条去头1.5-2磅鳅鱼。
调料
2茶匙糖,2杯水,3瓣蒜,4茶匙老抽,2茶匙生抽,1个干辣椒,2茶匙橄榄油,少许黑胡椒和白胡椒,黑木儿1把。
做法
1、一条去头1.5-2磅鳅鱼洗净切排,干辣椒、蒜剁碎,黑木儿洗净泡发。
2、锅内放糖和水加热,放入蒜、干辣椒、橄榄油、老抽和生抽,搅拌1分钟。放入黑木耳,将鱼排一排排放入,中火烧十分钟。
3、放入黑胡椒和白胡椒,等酱汁烧至变浓即可出锅上菜。
红烧泥鳅
主料
泥鳅400克,猪油3汤匙,火腿10克。
调料
黄酒1汤匙,酱油2汤匙,葱1根,姜丝10克,干朝天椒4个,砂糖1茶匙,蒜5瓣,精盐适量,鲜辣粉1茶匙。
特点
泥鳅嫩滑,鲜辣适口。
做法
1、泥鳅剪开腹部去肠,洗净沥干水,加入黄酒、酱油、葱段、姜丝腌渍15分钟。
2、锅内放入猪油、油五成热时,放入干朝天椒,微炒,加入泥鳅、翻炒,八成熟时放入盐、糖、鲜辣粉、蒜瓣,继续翻炒至熟,装盘,撒上香菜即可。
清蒸泥鳅
主料
泥鳅 (适量)。
调料
姜葱、红椒、油、盐、黄酒;
做法
1、泥鳅买回来先养两天,让它吐干净肚子里的脏物,期间多换两次水哦;
2、蒸之前先烧适量开水,水里放姜葱酒等去腥;水开后把泥鳅倒入,立即盖上 盖子哦,以免溅出水花伤到了,焯约10秒左右就好啦;
3、把泥鳅倒出,用清水过净它身上的粘液;然后码上盘中,再次放上姜葱,上锅蒸熟;蒸好的泥鳅出锅后倒掉蒸的水,姜葱段也不要了;
4、蒸的时候准备好葱花,辣椒圈;
5、锅中倒入适合色拉油,我用的是茶籽油,煮至滚烫;
6、在蒸好的泥鳅上撒上葱花,辣椒,淋上蒸鱼酱油;
7、最后把烧滚的热油淋在上面即可!
小窍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ingyangjiazhi/)泥鳅不好开肚取脏物,所以买回来后养两天基本脏东西都吐出来了,很干净,不用开肚,很方便!
爆炒泥鳅
主料
泥鳅。
调料
青椒、盐、 料酒、 生抽、 姜、蒜、 油、豆瓣、味精、 花椒。
做法
1、将泥鳅去头去肚清洗干净。
2、洗过的泥鳅放入盐、料酒、生抽腌制10分钟。
3、将青椒洗净去蒂去籽切片。
4、把姜、蒜洗净切丝。花椒洗净全放入一碗中备用。
5、锅中放油烧热,放入豆瓣炒香。
6、然后放入姜、蒜丝和花椒炒香。
7、倒入泥鳅翻炒。此时一定要大火。
8、泥鳅炒2分钟左右放入青椒片翻炒。青椒夹生即可。调入盐、味精起锅。
9、装盘。
香煎泥鳅
主料
泥鳅 (500克)。
调料
生姜、香葱、油、酱油。
做法
1、主要材料:泥鳅、生姜、香葱。
2、泥鳅洗净,沥干水。
3、锅内放油,倒入泥鳅,盖紧锅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ingyangjiazhi/)4、大火2分钟后,泥鳅就不再跳了。
5、开盖,给泥鳅翻面煎。
6、煎至泥鳅全部熟透。
7、加入生姜翻炒。
8、加入酱油调味。
9、加入香葱出锅。
10、香煎泥鳅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