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便常规;无肉眼血便但不能除外隐血便可以查粪便隐血试验。根据原发病不同,可以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生化学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2.病因学检查
(1)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PET-CT、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等以明确消化道病变的部位、性质等。
(2)骨髓穿刺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
(3)肛门指诊有助于发现直肠肿瘤。
诊断
1.注意便血的特点
(1)了解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2)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多考虑上消化道病变;若为紫红色、暗红色或有血块;或血色鲜红,则多来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直肠恶变的可能。
2.注意便血的伴发症状
如直肠炎、直肠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慢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鉴别
诊断主要是便血的原发病鉴别,可根据便血的特点及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定。此外,动物血、药物等有可能导致粪便颜色改变,应注意询问并鉴别之。
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便血的临床表现
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
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
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
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
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
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引起便血的原因
一、引起便血的下消化道疾病
(一)肛管疾病
1、痔疮
因排便时腹内压增高,内痔静脉丛内血压随之升高,加上硬粪的直接磨擦,导致痔疮粘膜破裂而出血。
2、肛裂
因排便时肛管粘膜及皮肤被硬粪块磨擦而撕裂,造成少量出血。
此外,肛瘘因并发急性感染偶可造成出血。
(二)小肠疾病
1.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基本病理变化表现为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与坏死,便血形式常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糊状血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2.肠结核
当结核病变侵蚀肠壁血管时可导致血管破裂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便血。
3.空肠憩室炎或溃疡
因憩室发炎、室壁糜烂或溃疡形成导致出血。
4.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引起出血以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肠腺疡等)多见,良性肿瘤一般很少出血。基本病理变化为肿瘤瘤体糜烂出血。
5.肠套叠
因套叠肠段血液循环障碍,肠粘膜水肿、坏死而造成出血。
6.回肠远端憩室炎或溃疡
因憩室发炎导致室壁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三)结肠疾病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因广泛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疡而出血。
2.阿米巴痢疾
肠壁遭阿米巴滋养体的侵袭出现溃疡,因而导致出血。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因肠壁拈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溃疡形成肠粘膜渗血而出现血便。
4.克隆氏病
因肠粘膜及粘膜厂层甚至肌层炎症性病变,肠壁糜烂、溃疡甚至穿孔而出血。
5.结肠息肉病
因息肉表面糜烂、溃疡而出血。
6.结肠恶变
恶变肿组织破溃。糜烂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出血。
(四)直肠疾病
1.非特异性直肠炎
直肠粘膜水肿,充血,受粪便磨擦而粘膜破损继发出血。
2.直肠损伤
干硬的粪块、或肠腔异物擦破直肠粘膜而出血。
3.直肠息肉
息肉受排便时粪便的磨擦而破损出血。
4.真肠恶变
癌组织溃疡、坏死造成持续性的慢性出血。
5.放射件直肠炎
因直肠粘膜受放射线的损伤出现充血、水肿、甚至溃疡而导致出血。
此外,还有结核性直肠溃疡、直肠类癌以及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浸入直肠等原因也可引起直肠出血。
二、引起便血的全身性疾病
许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肠道的出血,包括急性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此外,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以及回归热等疾病也常引起肠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