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尿常规检查不太了解,有些人认为一项小小的尿液检查根本检查不出什么,因此在体检时对于此项检查选择无视。图老师小编在此告诉大家,通过尿液检测我们能够发现是否有疾病存在的隐患,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此项检查还是需要进行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尿常规检查具体有哪些内容。
一、尿液理学检查
1、正常人尿量一般在500~2500毫升,平均1500毫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为多尿,可见于大量饮水、服用含有利尿作用的药物、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精神性多尿等。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为少尿,少于100毫升为无尿,可见于肾前、肾后、肾性肾功能衰竭。
2、正常新鲜尿呈透明淡黄色。如果尿色较深见于食用含黄色素食物及某些药物、尿液浓缩、发热、失水、黄疸及其他高代谢病;尿色浅淡见于大量饮水、尿崩症、糖尿病等;尿色呈酱油样或浓茶样为血红蛋白尿,见于溶血性疾病,以及与睡眠有关的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等;尿呈洗肉水样淡红色或红色为血尿,见于泌尿系结石、肾肿瘤、肾结核、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尿呈蓝绿色见于绿脓杆菌感染或使用亚甲蓝药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nghuochangshi/)3、浑浊尿可见于乳糜尿、菌尿、脓尿或为尿液长时间放置使细菌生长、盐类析出。
二、尿液化学检查
1、酸碱度:尿液一般情况下是弱酸性的(pH值5.4~6.4),可因患病、饮食、用药而变化。pH值下降(偏酸)可因高蛋白饮食、酸中毒、发热、痛风或服用维生素c、氯化铵等造成;pH值上升(偏碱)、产尿素真菌感染、频繁呕吐、服用碳酸氢钠类药物等。
2、尿蛋白:正常人尿液中蛋白很少,一般20~80毫克/24小时,尿常规检查呈阴性反应。当达到150毫克/24小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为蛋白尿。常见为一是肾小球性蛋白尿。因肾小球机械或电屏障受损使蛋白大量漏出超过重吸收能力,可由生理性因素,如剧烈活动、发热等造成,更多是因肾小球器质性病变引起。二是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引起,主要是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可见于肾小管受损、肾间质受损的各种疾病。三是混合性蛋白尿。即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受损,同时有前两种情况,如肾小球疾病后期肾小管受累、结缔组织病引起肾小球与肾小管受损、肾小管间质病变等。四是溢出性蛋白尿。指血中出现异常蛋白数量较多,超过重吸收能力时产生的蛋白尿,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性溶血性贫血时的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五是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和肾组织分解的蛋白由于炎症、中毒刺激增多引起。
3、尿酮体: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中问产物,由B-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组成。尿酮体可在糖尿病酮症时出现,但应注意糖尿病酮症时,若肾功能严重受损尿酮体可减少或消失。剧烈呕吐、发热、饥饿、应激状态、消化吸收障碍、中毒等也可出现尿酮体。
4、亚硝酸盐:亚硝酸盐阳性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某些细菌可使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5、白细胞或脓细胞阳性:尿中出现白细胞或脓细胞可为泌尿系统感染或药物引起。
6、尿胆红素:升高可为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尿胆红素减少、缺如可见于胆管梗阻、重度肾衰、胆红素代谢障碍等。
7、尿胆原:尿胆原一般可有微量排出,运动、饥饿、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生成亢进、回吸收增加均可引起尿胆原排出增加。
三、尿液显微镜检查
1、红细胞:1升尿液中有1毫升血液可呈肉眼血尿,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视野,颜色正常称为镜下血尿,见于急熳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肿瘤、肾结核、急性膀胱炎等。
2、白细胞: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视野,可见于泌尿系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管型:一是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的排斥反应等;红细胞管型见于泌尿系出血,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等;白细胞管型见于肾实质感染类疾病。
二是颗粒管型。粗颗粒型可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或某些肾小管损伤;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三是透明管型。生理情况可偶见,也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等。四是蜡样管型。见于肾小管损害严重的肾衰、慢性肾炎晚期等。五是脂肪管型。可见于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六是肾功能衰竭性管型。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时出现管型预后不良。
4、结晶:一般无特殊意义,若经常出现伴有红细胞,考虑结石;胆红素结晶可见于急性肝坏死、急性阻塞性黄疸;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可见于氯仿、四氯化碳中毒时。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首要的就是留取尿液标本一般应尽量采用新鲜晨尿,因为夜间饮水较少,肾脏排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储存在膀胱内并进行浓缩,易于查到,提高阳性检出率,其他随机留取的尿液也可,但应以留取中段尿为好。
尿常规检查内容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液颜色检查:在尿常规检查时,首先应观察尿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尿液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尿液透明的检查:正常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则出现轻度混浊。
3、酸碱度:在尿常规检查中,如果是正常的尿应该是弱酸性的,也可能因为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出现中性或弱碱性。
4、细胞检查: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以及小圆形上皮细胞存在,如果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大量白细胞、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都是生殖感染疾病的征兆。
5、管型检查:正常尿液中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
6、蛋白质检查:一般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比较少,尿常规检查中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7、比重检查: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可以看出生殖感染疾病中的某些信息。
8、尿糖定性检查:正常的尿液中有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则可能是出现了某种疾病。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尿常规检查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人而异,每个期段的人群在检查时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比如女性朋友在检查时应避免经期,避免白带流入等等。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就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关于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方面的小知识。
1、尿常规检查时,留取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
3、最好留取中段尿。有很多肾病病人曾问,为什么在尿常规检查中要有意识的留取中段尿液?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5、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注意收集尿液标本的正确规范,是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尿常规镜检注意事项
1、尿标本必须新鲜,否则停放几小时后,红细胞可破坏、白细胞可破坏而脓尿消失。
2、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要清洗外阴,勿混进白带。如尿沉渣中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则可能已混进白带,宜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检。
3、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
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儿童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收集尿液应该使用清洁的容器,专业的体检机构都会提供。留置尿量一般在20ml左右,以晨起第一次尿为宜,最好在30-60分钟内送检。女孩在留尿时要首先清洁会阴部,不要与大便相混,而且应避开月经期,以免其他分泌物混入。
做尿培养要留中段尿,即先弃掉前一段,收集中间的尿。
孕妇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尿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一种检查,也是反映身体健康情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孕妇在产前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那么,孕妇在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图老师小编就为准妈妈们介绍一下尿常规检查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1.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应避开经期,清洗外阴,勿混进白带和血液;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应使用清洁容器装取尿液,如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若尿液被白带等污染,必须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检。
3.送检尿量:一般不少于10ml(至少达到一半尿杯的量)。
4.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
5.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孕妇尿常规检查是从确定怀孕开始直至分娩期间应进行的一项常规体检项目,即每位孕妇在怀孕期间都要进行大约9-13次尿常规检查。然而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准妈妈并不清楚怎样正确地留取尿液标本进行检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收集尿液标本一定要正确规范,才能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无误。
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图老师小结:以上就是图老师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尿常规检查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图老师小编以上的介绍,大家能够正确了解尿常规检查,认识到此项检查的重要性。因此,但凡一切适合我们身体健康检查的项目我们应正确进行,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