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
4.猝死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应从发病的根本原因上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减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现象时应长期用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
1.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2.药物治疗
由于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血液(血氧)供需失衡,因此,治疗心肌缺血不外乎就是增加心肌的供氧和(或)减少心肌耗氧,从而使心肌氧的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1)抗血小板药物
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险,如无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β受体阻断剂
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为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与硝酸酯类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及心率变化调整剂量。
(3)钙离子拮抗剂
可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他汀类药物
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RAS系统阻断剂
可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如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等。
(6)硝酸酯类药物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如单硝酸异山梨酯。
(7)溶栓药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3.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广为患者接受。从早期的单纯球囊扩张术,到裸金属支架时代,到现在发展为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症状发作典型或不稳定、药物治疗不理想、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
4.外科冠脉搭桥术
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择。
预防
1.饮食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情绪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戒烟少酒,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3.适度运动
可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要量力而行。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自身情况,病情如有变化要及时就诊治疗。此外,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等。
5.预防药物
主要是防止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因冠心病死亡,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血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图老师小结:以上就是关于心肌缺血的详细内容了,看完了这些,大家是否对于心肌缺血有了更多地了解呢。心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它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问题,如果感觉心脏有所不适就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出现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