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小板质量改变的疾病很多,如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也可以是造血的骨髓库内病变所致,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物理化学因素破坏了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如放射线、抗癌化疗等。
皮下出血(subcutaneous hemorrhage)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小于2mm称为瘀点(petechia)。
2、3~5mm称为紫癜(purpura)。
3、大于5mm称为瘀斑(ecchymosis)。
4、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成为血肿(hematoma)。
注意事项
皮下出血也应注意是否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发热、贫血等,应去医院进一步诊治,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根据结果由医师做适当的处理。如过敏性紫癜,在几天内消失无特殊治疗。检查小出血点时应确定红色皮疹或红葡萄胎。
一、皮下出血
生活中身体表面常会发现乌青块”,医学生上都称为紫癜,这是皮下出血的表示,这种出血可以像针眼,称为瘀点;也可以呈一大片,这是血管内的血液溢出,开始颜色是鲜红的,2-3日后变成黄褐色陈旧性出血。瘀点、紫癜及瘀斑都表示是皮下有出血,只是出血的多少和出血范围的大小不同,如果皮下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时称为血肿。
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受损,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面,出血点的直径在3-5毫米,称为紫癜,引起紫癜的疾病有过敏性紫癜,磺胺药物引起过敏的常见,虫咬伤后的过敏性紫癜也是常有的。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轻轻地碰撞一下就会皮下出血。
年轻女性经常会有紫癜,不需治疗自行消退,其紫癜的原因不明。其他凡引起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因素均会发生皮下出血,如细菌或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C缺乏及少见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除了上述的血管损伤因素之外,与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质差也有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许多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引起骨髓造血细胞的病理改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等。物理和化学因素破坏了血小板的巨大细胞,如辐射,癌症化疗等。
皮下出血的同时要注意有否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和发热、贫血等情况,应去医院作进一步诊治,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根据结果由医师作出相应的治疗。如系单纯性紫癜,数日后自行消失无需特别处理。
二、如何处理局部淤血与消肿
外力冲击人体,有可能造成器官、组织的损伤造成皮下出血.所谓皮下出血,就是表皮虽无破损。但皮下的血管破裂出血。皮下出血如果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则出血容易向周围疏松的组织弥散而不容易停止,从而在局部形成血肿。人体有许多容易形成血肿的部位,单以外表就有头皮、眼眶、外阴等等。
第一时间可以毛巾包冰块冷敷(24小时内不可以热敷,以免组织液渗出,加重病情);24小时后,再热敷或用活血化淤药物内服外治。
1、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①干冷敷法
在橡胶制成的冰袋或橡胶手套等代用品中,装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扎紧袋口后,在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布套等隔开。冷敷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每次敷20分钟,每日可效多次。
②湿冷敷法
用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则放入冰块,没有冰则用新打上来的井水),轮流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多次。如果受伤的是手或脚,也可以直接把受伤的手或脚泡在冷水里,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2、热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湿”两种
一是干热敷法
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摄氏度~70摄氏度的热水灌满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日3~4次。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二是湿热敷法
事先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
图老师小结: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皮下出血都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皮下出血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多加的情况哦,希望上面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哦,祝患者早日康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