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痛经、带状疱疹、腰疼、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中医对头痛分类很多,主要包括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兼见恶风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者为风寒头痛。头痛而胀,兼见面红而赤,发热,口渴欲饮,目赤齿痛,舌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若头痛身重,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配大椎、曲池。
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丰隆。
可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配穴。
操作:使用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百会和太阳可以疏通头部的经气。而风池则可以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内伤头痛
症状:内伤头痛有肝阳上亢、痰浊头痛、瘀血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等不同类型。
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目。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者,太阳、阴陵泉、丰隆。
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腧、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针灸对于下列疾病也有着神奇的功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手足癣
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阳陵泉,还有发痒的部位(类似阿是穴)。
虫蛇咬伤
被虫蛇(比如毒蛇、蜜蜂)咬伤后,在反复冲洗伤口和扩创排毒后,可用艾条灸伤口,即用艾条放于伤口处,反复灼烧2~3次。当蛇毒或蜂毒遇到高温高热时,即发生蛋白质变性而遭到破坏,失去活性与毒性。此法虽然痛苦,但疗效显著。
咳嗽
现在流行冬病夏治,多用三伏天灸。艾灸简单易行,疗效却优于天灸。艾灸止咳选穴不宜多,膻中、肺俞、大椎、足三里四穴足矣。
痛经
艾灸气海、关元、大肠俞和足三里,疗效确切。产后宫缩痛可以如法炮制,也多有良效。
鸡眼
直接对准鸡眼施灸,温度比普通的灸法要高一些,通常3~5次即会脱屑。
小儿遗尿
遗尿是小儿常见病。主要选关元、肾俞、百会和至阴穴,多有良效。
顺便说一句,艾灸结束以后,剩下的艾灰也有不少用处,可以止痒、除味、燥湿,还可以给花草做肥料。
小儿营养不良
当下小儿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者并非因缺衣少食,而是脾胃虚弱、吸收功能差所致,艾灸健脾和胃效果极好,通常艾灸下腹部丹田处、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以及足三里穴即可。
灸法的作用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针灸时6大注意事项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图老师说:现在我们知道了吧,当我们头痛的时候一定要先分清楚类型在医治,效果才会好。而对于针灸的作用机理,针灸的注意事项和针灸的适应症,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针灸的效果哦,结果不会差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