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包括自己意识的放松。首先要放松自己全身的肌肉,让自己的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如果用意念思考和呼吸都不能放松下来,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
所谓静,并不是指绝对的安静。在呼吸方面要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
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
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深入。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完成完整的深长呼吸。
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
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循序渐进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
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
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
每次练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
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完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
练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
总结经验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
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缓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气功与中医理论一致
气功的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是一致的,如它们都崇尚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统一的动静观、相互依存的形神观等。
气功的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是一致的,如它们都崇尚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统一的动静观、相互依存的形神观等。
气功中用得比较多的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在病因病邪学说中比较重视七情致病和内生五邪致病,而对外感六淫与戾气致病说则较少涉及;在治则治法中,重视未病先防。
并较多采用和法、补法、通法等治法,也偶用“八法”中的温、清法,但对汗、吐、下、消法基本不用。试以具体的功法或练法择要说明之。
阴阳学说 其在气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以阴阳划分气功的功法,则动功属阳、静功属阴;呼气为阳,吸气为阴,存想太阳服日光能温阳,存想月光服月精能益阴,“动作”属阳故能避寒、“阴居”属阴故能避暑。
将这两个方面与练功者的体质或所患病证结合,构成了医学气功辨体质选功(练功)、辨证施功的基础。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在气功中的应用,除了一些功法中用来确定练功的方向、时辰外,主要是其在六字诀中的应用。
《脉望》对此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发挥:一是对由“所不胜”(即五行相侮)形成的病证,行“侮我”之脏的字,以使“我”脏不再受侮,如认为肝(木)气不足是肺(金)之有余之故,用呬字泄之;如心气不足,是肾之有余,用吹字泄之。
二是对实证,按“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择字,如“肝有余气则嘘,若嘘亦不能引肝气,则引其子,用呵字泻心之气,心气既行,肝气自传……”两种用法都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也是气功疗法辨证施治的范例之一。
藏象学说
八段锦能体现藏象学说的传统功法。仅在八节功法的名称中,至少有七节直接与藏象学说有关,试以其中四节说明之。
第一节“两手托天理三焦”,以“三焦”代指全身。
第二节“左右开弓上射雕”,古称“左肝右肺是射雕”,既应用了《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观点,又体现了两者金木相克、以平为期的关系。
第三节“调理脾胃单举手”,体现了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之说。
第五节“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一节以马步下蹲后的“转腰”为操作要点,“腰为肾之府”,转腰相当于对肾的间接按摩,功能强肾;肾为水脏,水克火,故肾水上济能去心火。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与气功的关系尤其密切,有人甚至认为经络的发现也与练功有关,如李时珍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李氏所说的“内景隧道”指经络;“返观”是气功的一种调心方法,这里代指气功锻炼,即认为经络只有在气功状态下才能体会到。
图老师说:对于气功的练习,大家应该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了吧。其实,气功的学习讲究心境,不可以急于求成,要坚持学习,效果才会好。现在有不少中老年朋友们最喜欢气功疗法了,有兴趣的可以按照本文的介绍勤加练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