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
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辩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放、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此我国治疗癌症比外国多了一条中医中药的途径。
3、不影响劳动力
患者在局部的症状得到好转的同时,全身的症状也会得到不断的改善,甚至还能够做起平时的日常工作。
4、副作用小
没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对消化道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
5、经济上比较便宜,服用又方便。
中药外敷治癌症之痛
癌症一旦痛起来将是普通止痛药无法缓解的,而中医神奇之处就是可以将几味常规的药配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下面跟大家说说中药外敷能不能止痛。
疼痛是肿瘤病人的一大症状,大概有四分之一新诊断的癌症患者,三分之一的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四分之三的晚期癌症患者都存在难忍的疼痛。这种疼痛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求生意识。
中医药治疗癌痛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情志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医疗气功疗法等等,这些疗法因为创伤小、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能不同程度上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被称为治疗癌痛的“绿色疗法”。其中,以中医药的内服、外敷和针灸治疗三者的疗效最为确切,成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姑息、保守治疗的三大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癌性疼痛可分为阴证与阳证,临床观察,癌痛以阴证居多,癌痛阴证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或有结节包块,而皮肤颜色不变,疼痛的部位喜欢温热,比如加一个暖水袋更舒服,按摩疼痛部位疼痛可以减轻,病人怕冷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这类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寒邪凝聚在疼痛的部位,导致这个部位的气血不通,经络不通畅,气血无法荣养则痛。
将药物直接敷于疼痛部位有效成分穿透皮肤、黏膜经透皮吸收而起效。外敷于疼痛部位或肿块局部或肚脐,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痛处或经络循经处,对癌痛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且止痛持续时间长、疗效确切,并且无吗啡类止痛药导致的腹胀、便秘、厌食症状,配合止痛药还能缓解止痛药的副反应,使患者保持较愉快的生活状态。
对于阴证疼痛,以姜附止痛膏外用疗效确切。其中,干姜、细辛、附子温阳散寒,以温通止痛,以全蝎通络止痛,以干蟾皮解毒止痛,以生半夏、浙贝母化痰散结,以白芍、炙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以丁香气味辛香走窜,可引诸药透皮而直达病所,使用姜汁可增强温通的疗效,而生姜及姜汁气味辛香,合丁香一同起到引药入里的效果。部分患者如果皮肤较为敏感,可使用蜂蜜调和诸药,以蜂蜜可保护皮肤,也有解毒疗效。诸药合用,可产生较好的止痛疗效,而临床副作用轻微。部分患者不愿药物外敷者,也可使用棉布缝制成布袋,装入以上药物,放置于疼痛局部,同样可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且使用更为方便,患者24小时都可使用。该方药可随证加减,使用方便。本方法安全、有效,方便易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温馨提醒: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治疗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所以癌症病人止痛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病人不可因病失去信心,要相信现在的科学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治癌秘方
癌症一直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在与癌症的抗战中,有一位从医六十余年的老中医,理论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兼通诸家之长,经过对癌症的悉心研究,探索出一些治癌之方,并不吝分享与世人,到底是些什么方剂?且看正文揭秘!
对于每一部位不同性质的癌瘤,结合不同的病因病机与病人的体质特点,也就是按照不同癌瘤过程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本质,拟订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原则,辨证用药。
在辨证治疗过程中,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癌瘤,均可按以下几点增减用药。
1、症见胸闷,胸胁胀满,胃或腹部胀痛,嗳气,恶心,呕吐,乳房胀或肿块胀。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细,或弦滑。此属气滞。治宜理气止痛,降逆镇冲。用佛香丸,或用佛香汤加减煎服。
佛香丸
枳壳120克,佛手150克,薤白150克,木贼200克,清半夏150克,料姜石600克,索罗子150克,制香附150克,白芍200克,郁金150克。
制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每次服6~10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
方义:本方用佛手、制香附、薤白、索罗子理气止痛,通阳消痞;郁金、白芍疏肝解郁;木贼、枳壳、清半夏、料姜石宽膈化滞。各药配伍,有理气止痛、降逆镇冲、疏肝解郁、软坚散结、宽胸化滞、通阳消瘀之功效。
佛香汤
枳壳12克,佛手15克,薤白15克,清半夏15克,索罗子15克,制香附15克,白芍20克,料姜石60克,郁金15克,木贼12克。
煎服法:一剂药煎2遍,合在一起,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义:同佛香丸。
2、症见局部肿胀,或有肿物痞块,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细弦。此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止痛散结。用棱莪丸,或用棱莪汤加减煎服。
棱莪丸
三棱150克,蓬莪术150克,当归300克,丹参300克,土鳖子100克,川楝子150克,赤芍150克,凌霄花200克,苏木100克。
制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每次服8~10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
方义:本方中三棱、蓬莪术、苏木、凌霄花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当归、丹参养血活血;土鳖子、赤芍消坚破积,滋阴消炎;川楝子理气止痛。九味药配伍,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止痛、攻坚破积、解毒养血之功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棱莪汤
三棱15克,蓬莪术15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土鳖子10克,川楝子15克,赤芍15克,凌霄花20克,苏木10克。
煎服法:同佛香汤。
方义:同棱莪丸。
3、症见面色白,语言低微,呼吸短促,食欲不振,自汗疲倦。舌淡,苔少。脉虚无力。此属气虚。治宜补气健脾。用贞术丸,或用贞术汤加减煎服。
贞术丸
黄芪600克,党参300克,白术200克,当归150克,丹参300克,枸杞子200克,女贞子300克,生甘草30克。
制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每次服6~10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
方义:本方用黄芪、党参补气扶正;白术、生甘草健脾和胃;当归、丹参活血养血,软坚散结;枸杞子、女贞子补肾壮腰,增强免疫功能。八味药配在一起,有健脾补气、活血养血、壮腰强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扶正祛邪之功效。
贞术汤
黄芪60克,党参30克,白术2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生甘草8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30克。
煎服法:同佛香汤。
方义:同贞术丸。
4、症见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睡眠不安,失眠,手足麻木。舌淡,苔少。脉细无力。此属血虚。治宜补血益气。用丹甲丸,或用丹甲汤加减煎服。
丹甲丸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黄芪600克,党参300克,丹参300克,熟地黄300克,川芎100克,当归200克,炒枣仁300克,鳖甲200克。
制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每次服6~15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
方义:本方以炒枣仁养心安神;黄芪、党参补气扶正;丹参、当归、熟地黄、鳖甲、川芎活血化瘀,滋阴养血。各味药综合,有补血益气、养血安神、活血软坚、扶正祛邪之功效。
丹甲汤
黄芪6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熟地黄30克,川芎10克,炒枣仁30克,鳖甲20克,当归20克。
煎服法:同佛香汤。
方义:同丹甲丸。
5、症见面色晦暗,下利清谷,无热恶寒,四肢厥冷,小便清长。舌淡,少苔。脉迟无力。此属阳虚。治宜温肾补阳。用苡仙丸,或用苡仙汤加减煎服。
苡仙丸
补骨脂200克,仙茅150克,肉桂60克,附子150克,薏苡仁300克,菟丝子150克,骨碎补150克,诃子肉150克。
制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每次服6~10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
方义:本方用补骨脂、骨碎补、菟丝子壮腰强肾,增强免疫功能;仙茅、肉桂、附子温阳抑阴;薏苡仁、诃子肉健脾止泻。综合诸药,有温肾补阳、燥湿健脾、温中止泻、补肾强腰、增强免疫功能之功效。
苡仙汤
补骨脂30克,仙茅15克,肉桂6克,附子15克,薏苡仁30克,骨碎补15克,诃子肉15克,菟丝子15克。
煎服法:同佛香汤。
方义:同苡仙丸。
6、症见面色红似火,口干咽燥,心悸气短,五心烦热。舌质红绛,舌光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此属阴虚。治宜养阴生津。用竹甲丸,或用竹甲汤加减煎服。
竹甲丸
生地黄300克,山萸肉150克,玉竹300克,北沙参200克,天花粉300克,龟板200克,鳖甲200克。
制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每次服6~15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
方义:本方用生地黄、玉竹、北沙参、天花粉养阴生津,润燥除烦,清热消炎;山萸肉、龟板、鳖甲软坚滋阴。各药综合一起,有养阴生津、软坚散结、润燥除烦、强心养血、凉血补血、消炎解热之功效。
竹甲汤
生地黄30克,山萸肉15克,北沙参30克,天花粉30克,龟板20克,鳖甲20克,玉竹30克。
煎服法:同佛香汤。
方义:同竹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