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
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
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中风的症状
中风前兆
中风发病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前会有先兆表现。
表现为单眼视物不清、眼前发黑、眼眶及眼球痛、流泪,或舌头发硬发麻、口齿不清、哈欠不断等。
也有的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和原因不明的跌跤等等。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完全没有预兆,就突然发作倒地的。
中风的症状
先驱症状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无力。部分患者没有先兆,直接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发展达高峰,有些经24-48小时缓慢进行。
发作时表现为一侧性的肢体无力或麻小、嘴歪、流口水、舌唇麻、语言障碍、失读、失认、精神异常。
出血性多数有头痛、呕吐、烦躁甚至嗜睡、昏迷等症,缺血性只有大面积脑缺血才会出现头痛、呕吐。
最常见到的是三偏症状
偏瘫(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身感觉障碍(冷热不知、疼痛不觉)、偏盲(视野缺损、视物模糊),伴有语言不利或运动性失语。
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后遗症的症状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人格改变、精神萎靡、易激动、痴呆)。
常见症状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人中
主证: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发热、恶寒、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2)肝肾阴虚、风阳上拢
主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腰酸腿软,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细而数。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主证:突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便干或便秘,头晕或痰多,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偏瘫侧脉多弦滑而大。
2、中脏腑
(1)闭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根据热象有无,又分阳闭与阴闭。
①阳闭主证
除闭证主证外,兼见面红身热,气粗口臭,躁动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②阴闭主证
除闭证主证外,兼见面白唇暗,静而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濡。
(2)脱证
主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大汗淋漓,二便自遗,肢冷轻瘫,舌痿,脉微欲绝。
年龄及病史
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数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可发生于青壮年。
发病形式多为急性起病,但脑血栓形成起病相对缓慢。
先驱症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无力。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栓塞多无先驱症状。
定位症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一侧肢体偏瘫、甚至偏视或偏盲,浅表感觉减退,伴有语言不利或运动性失语。
神经系统症状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有头痛、呕吐、烦躁甚至嗜睡、昏迷等症,缺血性较少出现,但大面积脑缺血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中风吃什么好
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通常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最容易突发中风。
中风一旦发作,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很容易造成患者脑损害,很多老年人在中风发作之后会出现不省人事、口角歪斜等症状,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预防中风。
中风吃什么好?一般说来,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平时多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中风的。
比如多吃蔬菜、五谷杂粮、香蕉、柑橙、橘子、杏、桃及粗粮和豆类等,这些食物富含镁元素。
由于镁可以防止细胞膜上的钙流入细胞内,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矿物质平衡的作用,故能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
富含镁的食物除蔬菜外,还有小米、豆类、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等。
新鲜蔬菜最好能包括芹菜和韭菜,每天至少吃5种或更多,品种应当多一些。
如能生吃更好,因为生吃或者用食物搅拌器打成浆状不会过多地破坏其中的维生素。
在服用这些食物之前还可以适当的辅助服用绿色动力益康胶囊,这对改善心脑血管具有良好的作用。
中风病人的饮食禁忌也比较多,比如不能暴饮暴食,不能食用具有辛辣刺激食物。
也不能过量的饮酒,也不能食用那些具有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像油炸食品、啤酒、汽水、腊肉、香肠等。
中风病人除了吃好,还要生活得很有规律,比如每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每天注意散步或者打拳等,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让身体处于一种放松而自然舒适的状态。
三味粟米粥
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
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羊脂葱白粥
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
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五汁童便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
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
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大枣粳米粥
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
取粳米1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
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治中风后遗症。
豆淋酒
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
用治中风后遗症以及产后中风、四肢麻木等。
蚯蚓散
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干研末后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服2粒。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偏瘫者。
贝母粥
贝母粉15g,粳米50g,冰糖适量。将粳米、冰糖如常法煮粥。
煮至半开汤未稠时,加入贝母粉。
改用文火稍煮片刻,视粥稠时停火,每日早晚温服。
冬瓜子饮
小麦,冬瓜子30g,红糖适量,捣烂,开水冲服。
萝卜汁
白萝卜捣汁饮服,每次30ml,日服3次。或将萝卜汁拌在粥内食用。
猪胆绿豆粉
猪胆汁120g,绿豆粉80g,拌匀晾干研末,每服6g,每日2次。
菊花粥
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
先以粳米100g,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芹菜粥
新鲜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沙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
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刀豆茶
刀豆根30g,加红茶3g,水煎服。
五味子汤
五味子10g,紫苏叶18g,人参12g,砂糖100g。
加水3000ml,煎至1500ml,滤去渣,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