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供药用, 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四方形,近基部可为圆形,节和棱上有硬毛。叶片卵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和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有硬毛,背面脉上尤多。
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细弱, 结果时长达25百米花小,无柄,最初密集,结果时疏离;苞片稍短于花萼,具硬毛;花萼长约2毫米,有硬毛,有5脉,脉间凹穴处质薄而色淡;花冠淡紫至蓝色,长4-8毫米,外面有微毛,裂片5;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子房无毛。
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 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
马鞭草的医药价值
性味归经
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⑧《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④《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
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⑽《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脓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⑾《欧洲药学杂志》:治疗和预防血腥吸血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捣汁1~2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4.5~9g。
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②《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马鞭草的临床应用
⑴治疗疟疾
方法:取新鲜马鞭草60~150g(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ml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2~4日,并每次用干品全草15g(小儿酌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6日。结果:33例患者症状消失后48小时,血检疟原虫均阴转,有效率达92%。
⑵治疗白喉
方法:取干马鞭草(全草)30g,浓煎成300ml左右。成人每次150ml,每日服2次;儿童8~14岁,每次lOOml,每日2次,8岁以下每次50ml,每日3~4次,均连服3~5日。治疗白喉50例,全部治愈,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5.3小时,假膜消失时间2.2日,咽拭培养转阴时间2.4日,平均住院时间4.6日。
⑶治疗传染性肝炎
方法:取马鞭草500g制成煎液800ml,成人40~50ml,小儿20~30ml,均每日服3次,共治疗80例。结果:77例痊愈,2例显效,无效1例。黄疸消失时间平均15日,各种消化系统症状3~12日消失,肝肿大72例于14~35日回缩,肝功能及转氨酶检查,79例在10一30日内恢复正常。住院日期平均23.6日。
⑷治疗流行性感冒
方法:用马鞭草30g,青蒿、羌活各15g,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研末加面粉做成茶剂冲服。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⑸治疗丝虫病
方法:以马鞭草为主,配合苏叶、青蒿,治疗血检阳性但无明显体征的丝虫病人81例,经过1个疗程后复查,微丝蚴阴转率达90%,45日后复查阴转率为81.4%。马鞭草30g,苏叶15g,青蒿12g,加水煮沸浓缩至50—8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
1~10岁和11~15岁儿童,剂量约为成人总量的1/3和2/3,连服10日为1个疗程。服药后无严重副作用,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可自行恢复。
⑹治疗血吸虫病
有报道用马鞭草研粉或制成丸剂内服,每日3次,每次1丸(每丸含马鞭草3g),8~10日为1个疗程,治疗早、中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例大便复查阴转。
名家验方
⑴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⑵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⑶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⑷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⑸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⑹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⑺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⑻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⑼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⑽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⒀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⒁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⒂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民间付方
⑴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⑵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⑶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⑷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⑸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⑹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⑺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⑻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两。
⑼脾脏肿大:马鞭草20克。鳖甲10克,白背叶20克,水煎服。
⑽内外痔疮:干根30克。猪大肠一段,开水炖服,1日一次,连服2~3天。
⑾跌打肿痛:干燥粉剂0.5克(鲜品3~5克)外用止痛,但是绝大多数人对其过敏。
现代研究
药材鉴别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