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 粘性大,无臭,味甜。
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切片用,或炒炭用。
经炮制后,药性由微寒转微温,补益性增强,所含的地黄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抑瘤活性,还有显著的强心、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渗出、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
形态特征
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
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
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
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
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
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
花果期4-7月。
药材性状
为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
断面泣润,中心部往往可看至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味甜。
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地理分布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
主要品类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
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
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
甘,微苦,微温,归心,肝,肾经,功用:补血调经,滋阴补肾。
是生地黄用黄酒拌闷,晒蒸的复制品,所以功效有别,生的多用于清热滋阴,熟的多用于养血补肾。
熟地黄的功效
入药部位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肝,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功效主治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适合人群
该品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食疗作用
甘,微温。归肝、肾经。入血分,质柔润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做法指导
凡血虚心脾失养,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者,宜与当归相须为用,凡肝肾阴虚,头目昏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者,可与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等配伍;若在此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可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梦遗,尺脉有力者。
熟地黄临床应用
1、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
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
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
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
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2、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噏噏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
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
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3、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
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4、治骨蒸体热劳倦
热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
末,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5、治小便数而多
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
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坎调下二钱。(《圣惠方》)
6、治小儿肾怯失音,顖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
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7、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
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
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
8、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
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
9、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药用价值
国内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根茎药用。
中药材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其表面乌黑有光泽,质软而柔韧,味甘,性微温,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生地熏蒸至黑润,为熟地黄,该品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内外均是漆黑色,有光泽,外表面皱缩不平。
断面滋润,中心部可见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气微,味甜。经过九蒸九晒,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
熟地黄的用途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
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2)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该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
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3)《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一卜血以熟地为主,而芎。
归似叮为之佐。然人蔑、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入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明血虚者,非熟地不可。
凡诸真阴亏损者,有力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
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阻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
而个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九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
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
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
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
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