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杨家前三代特别重视碾步,碾步排在传统杨式拳步法中第四位。在杨式太极拳老架中,几乎每式都含有碾步,碾步步型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深厚,具有以下作用。(1)使习练者体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走碾步时要求头部百会穴上领,头容正直,神贯于顶,有虚灵自然之意。这样能使肢体尽量地放松,平心静气地用意识消除运动中的僵劲。又因其腰部的沉劲使脊椎松开拉长,保持躯体正直,不致前俯后仰,左右歪斜。(2)使习练者旋转踝、膝,旋转腰脊,同时使肩胯相随的螺旋运转带动下肢顺逆缠绕,形成螺旋运动。因为肩随腰胯的转动而转动,可使两肩齐平、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腰身边转动边平直前送,完成传统杨式太极拳斜步,即弓步。(3)使习练者的脚掌左碾右碾,有利于活动脚部关节。在两脚踝关节以下,分布着与全身健康有密切联系的四十一腧穴,联系着头颈、躯干、四肢的一些组织器官,这些组织与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都受脚部的经脉支配,即一脉不和,周身不适”。在足底有三十六个病理反映区,这些反映区受到脚部碾转的刺激,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预防和矫正扁平足和八字脚。(4)碾步都由大脚趾领劲,有方向、有角度,虚实分明地以脚领膝,以膝领股,既能做到完整一气”,也能达到周身一家”。(5)碾步不仅为传统杨式太极拳重视,甚至军队基本训练的步法,也以碾步为重。如向后转身,则有倒插步,先碾左脚跟,再碾右脚跟。目的在于求灵求活。灵活在于步法,步法在于步型,而其变则在碾步,其用则在应敌之变而变。斜步中的弧”是指出腿、迈步要走弧形。杨式老架、大架拳形象地说是圆形的运动。手、脚都是呈弧线运动,肢体上的圆形才能产生掤劲,才有弹性。脚走曲线弧形才能产生抽丝劲。胯圆、膝圆、踝圆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无论盘拳、推手、散手都强调螺旋抽丝劲的圆的要领,无圆无弧就不像传统杨式太极拳。同时,全身各个关节在松弛状态下,做圆形运行,使肌肉、内脏进行相互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功效。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能够达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杨澄甫先师在《十要》中所说起落犹似猫行”,点明了猫行步(即太极步)核心和要领。猫行步含在弓步中,即弓步内蕴涵着猫之行走,猫迈步举步轻灵,落步轻又稳。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要求形神兼备,形如缚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形与神都应具有猫形的身灵、爪利、气实、步稳健的体态。既要把握猫行步中轻灵、柔软、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如履薄冰”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意收回、迈出的灵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猫行步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主要的基本步型,运动量大,久练能使腿部肌肉发达,且下肢有力,还能防治常见的腰椎骨质增生和跟骨
骨质增生及变形性膝关节病。传统杨式太极拳难练之处,不在上肢的掌、拳、钩的手,而是在下肢的腿和脚的步法和步型。
总之,传统杨式太极拳步法的最大特点是步”桩”合一。在练习时,只有时时刻刻牢记走碾步、走弧形的基本要求,才能增强下肢力量,为放松打好基础,达到既增强技击能力,又能增强养生健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