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劲先要懂自己的劲,这就需要下工夫盘架子。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招法的组合,练套路就是要熟练掌握招式的用法。练用结合,怎么用就怎么练,细心体味自己劲力的变化,拳打万遍其理自现。
练套路时,伸要展得尽,曲要卷得紧。转换时松紧变换差别大,松弹劲才会油然而生;立腕凸掌舒指,能使气血迅速到达指尖,练出弹(指)力和沾黏劲;蓄劲如开弓”是肌腱最大限度的收缩,发劲似放箭”是肌腱最大限度的放松,二者之差越大产生的力也越大;牵动往来气贴背”,当两臂有开合动作时,整个脊柱都必须有开合牵动,充分发挥脊柱的开合拧动力量,以求得身弓更大的能量。一套拳打下来感觉周身全拉开了,酣畅淋漓,非常松快,久练则力气充沛,形体健美,功力扎实。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动作连贯,运动有力度。
要懂别人的劲就需多练推手。套路是推手的基础,推手是套路的应用,长期坚持太极天天走,见面就推手”,日久自然能从阴阳乖离进而阴阳相济,获得灵敏的听劲和沾连黏随不丢顶的太极功夫。此时,外形已退为次要,意识应集中于体会沾连黏随的内在力量,借力打力,维持自己的平衡,促使对方失重。此时要学会活用拳招,进而探寻劲贯招中的奥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到此阶段,练架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练架。练架是一个人在推手(无人若有人),推手是两个人在演架(有人若无人)。实战时,需用什么招法,不用思索就能条件反射般击发出去,平凡的招式就会产生不平凡的效果,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
三、求内劲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劲是太极拳的根本,不懂劲力、没有内劲的拳术只能是空架子。
太极拳是打转关而不是打定势的拳种,套路演练一气呵成,全部动作只有过程没有端点,招招走圆,循环无端,外形慢而意识快。所谓快,是意劲在转关点上快速转换,不是速度快,而是在转关点上的加速度大,意存动之先,动短意远劲长。
太极慢练追求持续力,慢松慢紧内劲增。初习太极拳,必须实实在在进行运劲、蓄劲、发劲练习,不经过这一阶段就无法获取内劲。拳法之妙在于运劲,要在运劲中理解拳招。内劲是通过体内高强度的对拉争拔而产生的,所以练拳过程中运劲要沉实而不空划。展指凸掌、脚趾抓地,使内气运达四肢梢节;舌抵上腭、腹式呼吸,使真气下沉丹田,内气充盈。久练意到气到,力达梢节,内劲自然产生,并有松沉感。此时手足的松沉,是丹田内气充盈向手足灌注的充实,而不是自主的绷紧。这样的松沉劲才是真正的内劲,是发自体内的整体浑圆力。练不出松沉劲,就谈不上有功夫;没有功夫的松,其实质是懈,是一种拳病。功到深处时,练拳运势则凝神聚力,源动于腰,丹田发力。应敌时,既能四两拨千斤又能周身合下千斤力,如此方可谓拳艺上身,才能应用于实战。否则,单凭听劲灵敏而缺少足够的内劲,则等于有被动而无主动、有轻武器而无重武器,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技击防身了。只有具备千斤力,才能巧用四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