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拳禅结合的主旨
将学、参、悟的禅定融入太极拳养生运作中的主旨与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主旨之一
先须遵循孔子所力行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防止四种主观主义,即随意臆测、主观武断、拘泥固执、自以为是等倾向。人愈年老,愈不易做到四勿。当我和一些老年练拳者谈及学点禅学、读点佛经时,他们大都一言以蔽之曰迷信,当我问及其读过哪些禅学书时,他们大都坦然曰一本也没看,一句也没背。可见多数习拳的老年朋友缺乏对禅学的认识,存在着孔子批评的倾向。须知禅学是中国独特的创造性佛学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尽管由历史之因那里可能精芜并存,但其精髓却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最高智慧的结晶,习拳者吸取其精神修为好处无穷。提倡拳者学点 禅,并不是要求他们改变几十年生活方式去做僧人,而是为了使其更加透彻地解悟太极拳的文化性、哲理性,从而练拳养生。
主旨之二
读点经书,读点禅诗,背点禅性诗词,以提高对禅意、禅境、禅情、禅定的认识。初学的中老年朋友可以从读诵《心经》开始。《心经》三百字不到,是一部重要禅经。熟读成诵,一日数遍即可。然后学些本世纪新出版的普及性的佛教文化知识,尤其应首先了解慧能大师的奇能奇事,以提高兴趣。另外还应背一点禅诗(专谈禅的)及禅性诗,如唐代诗人李白、王维,宋代词人苏轼等人的诗词。
主旨之三
孔子观江河而感悟逝者如斯,老子观水之流走而感悟七德之上善若水,苏子观大江东去而感悟人生如梦,浪花淘尽英雄,王阳明静坐观竹而感悟理学真谛,可见感悟是获得智慧的途径。余功保先生主张约束性感悟与非约束性感悟结合,这种感悟观是将渐悟与顿悟的具体化,很有意义。读点禅学、观察世象中提高感悟的层次性、渐进性、自觉性,也是一种参禅,即使只是初级的,也可以放松心灵,使其获得自由,以加深对拳的理解。
五、禅拳结合的方法
法一:在禅境中入拳境
如六祖慧能大师言:何期自性本自清静。其具体修为是清静站桩。九月即人在月中,月在人中,设意身处大明月内,脚下踏月,手中握月,胸中、腹中、头脑中转月,八月大小不等,加天上一月计九月,朗朗皓亮,仿佛人随月移,而行月在自转公转,人亦如此,此月非月,此人非己,在站桩中体味禅境,求无极、混元、中定,求心清、身轻、空灵,感受到 站桩为拳架招式所不能代替。站桩练久了,笔者感知内气运行,桩也就站出其趣味,越久则味越浓,趣浓则拳境逾清静,清静之彻底即禅境。
法二:在禅意中行拳走架
这里引述太极名家赵斌先生的《拳诗》:意趣环生味无穷,恰似杨柳摆春风,练到柔和优美处,行云流水一般同。环生指拳架中的弧与圆及半圆、月牙圆、螺旋圆、S形圆弧等外在内在形式;杨柳摆春风”指自然和谐;处字非同一般,指精妙绝伦的拳境、拳机;一般同即禅意,似云非云,似水非水,似行似流,不行不流,具体为有→有无→无(万有)。
具体到一招一式,起、行、止、转都要以丹田为核心,以腰脊为轴,手、眼、身、步、足予以协调统一,达到平衡。运拳中的平衡与参禅的静态平衡相反,是动态平衡,太极名家高壮飞先生将这种平衡分为三种状态,即随遇、稳定与不稳定状态,随遇平衡如球,稳定平衡如不倒翁,不稳定平稳如倒置三角形,运拳时曲中求直,求圆占中,随曲就伸,盈虚有象。太极拳运行中的所有动作从平衡角度讲,不过是上述三种平衡形式的转换而已,在平衡中求和谐,在和谐中得禅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这里必须强调,习拳者应关注每半个动作的内操内练与禅意结合。只有在半个动作里解析了内操内练,体味气机,即体验返观内视与内气循经走脉、气运四梢等,拳境拳意才能得以扩展、升华,否则便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终不能随机顺势,更不能得其禅机。禅机与拳机相互作用,在太极圆环里合二而一,这便是深得其妙。
法三:在收势中升华禅定,回返中定
其境为行乎其不得不止,不可或止,一般习拳大都草草收场,其实这是一个大弊端。收势是让拳者回复到无极、中定混元状态,与起势比,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回返,而是一种比运行更为高超的圣境,即妙有之无境,此境正是禅定之上境。它的特点是至高至真至无。参禅者到此境,心灵空净,慧通大宇,忘我忘身忘心,见性见明见灵;拳者则是空空荡荡,无息无欲无我无意无拳,进入高层无为,以得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