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理论为顾式太极拳提供了数”的腿
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在拳式命名中出现的数字为:一(单腿悬躯)、二(二起脚、双击掌等)、三(盖马三捶、三甩手)。
从单拳式来讲,动作次数设计也遵循一、二、三的规律,三是单拳式相同动作重复的最大数。
如做二次的有二起脚、双击掌等,作三次的有左右栽捶,左缠身、右缠身、三摔手、疾步回身右起脚进三步、回护丹田退三步,以及云手等等。
四、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阴阳转换理论决定了拳式具体动作和拳式衔接方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张三丰拳论云: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王宗岳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止则合。”
太极拳中包含这阴阳转换的道理,而顾氏太极拳中对这一点也有着鲜明的体现。阴阳转换,那么动作中就需要符合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这相关的原则,而顾氏太极拳的动作中都有完整的体现。
如云手式,向左抱球时,腰胯首先右旋拉;向右抱球时,腰胯首先左旋拉。左右抱月式,猿猴敬桃式皆为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再如狮子张嘴式接退步跨虎式,在转换时,先是蹬右足,身体后坐,是欲前先后;再蹬左足,身体前探;再撤左足,右足随跟,实现欲后先前。
五、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的理论是顾式太极拳套路编排最根本的依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着套路的编排
(一)顾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完全是借助肢体语言描述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相吸相斥,反复纠缠,最后阴阳合为太极,太极复归无极的完整过程
起式描述了无极欲生太极,生而不成,复归无极。具体表现形式为两臂直臂上捧,两手抱圆回收,寓意太极要生,两臂按至两胯,复归无极,太极生而不成。
云手式描述了太极已完全生成。具体表现形式为两手一直呈抱球状。
左右抱月式描述了太极欲分阴阳,分而未成,复归太极。具体表现形式为最初两手抱球,中间两手分开,最后又抱球于膝上。
七星捶式描述了太极完全生成了阴阳。具体表现形式为从抱球开始,两手分开,再无抱球出现。
第二节至107式,描述了阴阳相吸相斥,纠缠反复的过程。
收式描述了阴阳合为太极,太极复归无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手回抱为球,两手复按胯旁。
(二)第二节至第七节套路编排主要考虑了动作的难易程度,具体表现为两头动作慢、动作简单和中间动作快、动作复杂
武当顾式太极拳从第一节到第六节动作幅度逐渐增大,蹿蹦跳跃动作逐渐增多,动作难度逐渐加大。如在第五节出现多次的腰做8字旋转的动作,如左右栽捶,盖马三捶,三摔手等;第六节左右缠身是整个套路中腰部转动幅度最大的动作,并接连出现了猛突手、双打膀、右起脚和双击掌等快速动作,是快速动作最密集的一节。而进行到第七节时,动作速率及难度又平易下来。如此安排符合人体运动的生理要求,先通过慢而易的动作逐渐热身,相对激烈运动后,再通过慢而易的动作使身体恢复平常,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套路中某些拳式的连接
如白鹤亮翅接海底捞月。鹤生活在水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性情高洁,优雅的象征,常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套路中把白鹤亮翅与海底捞月连在一起。更为典型的是追风捶之后出现的转身跨虎和弯弓射虎,更是受到了《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的影响。
由上可见,在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导下,顾式末极拳创拳者通过借天地间最具代表性事物的名字为拳式命名,使顾式太极拳有了象”的元素;引入七星为顾式太极拳提供了时空”元素;拳式名称中的一、二、三”,使顾式太极拳有了数”的元素;阴阳转换之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无极、太极、阴阳生化之理蕴含其中。通过以上构造,顾式太极拳汇聚象、理、数、时空四大元素齐集一身,践行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完美实现了顾式太极拳的拳合于道。其构思之巧妙,结构之严谨,气象之宏伟,内涵之丰富,无不让人击节赞叹。实属中华之瑰宝,太极之绝唱”。
结合以上的文章,我们能够了解到顾氏太极拳是符合道的原理的,是与道紧密的结合到一起的,因而对于顾氏太极拳的学习者来说,要抓住这一特点,结合道的元素去学习顾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