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急缓粘走
《拳论》中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枮;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是为了做到四功,避免四病的措施。这就是说, 人刚则我柔, 用走以引之,这是被动局面下的卷合运用。 同时, 为了问劲, 运用顺遂的势和劲,迫使对方 成为"背",转化为我刚人柔,用粘以逼之。粘走时,对方动急则急应之,动缓则缓随之,这样就可有四功而无四病。陈鑫说,"前后左右, 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
4.第四个基本原则是知行合一
《拳论》中说,由看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在推手时熟练地掌握了前面三个基本原则后,就可领悟人劲,探测对方的劲力与方向,所谓懂得人劲。到此时,可信手而应,达到自动的神明境界。这是多年反复揣摩、实践和理论研究最后得到豁然贯通的结果。所以第四个基本原则是知行合一。
《拳论》中说,虚领顶劲,气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显;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独知人、英堆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为了运用四项基本准则,就必须按照上列拳论做好以下六点
l.顶劲要虚虚领起,则棈衶自然提起,同时气沈丹田,周身放松。由于身体上领下沈,即使身躯放长而产生弹性成为掤劲。陈鑫说, 沿路缠绵,静远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若是周身僵力,就会失去朋鞥朋硼劲,也就不能通过沾、粘、连、 随去求懂劲。
2.在身法上,要能够做到立身中正安舒。这不仅是太极拳拳架的基础要求,也是太极拳推手的一项基础要求。对于练习者来说,能够做到立身中正安舒,那么就不会发生偏倚的现象,也就能够顺遂的进行太极拳的技巧运用。
3.在神气内隐则柔,外显则刚的前提下,推手时要具有忽隐忽显的刚柔变换作用,这正是求懂劲过程中不断间劲的表现。
4.推手时要求做到两手有虚实,两足有虚实,一手一足上下亦要分虚实,形成处处分阴阳,处处有虚实。陈鑫说,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实中有虚,人己相参; 虚中有实,熟测机关。” 待虚实的转换熟练后,只要注意一只手,其它一只手两只足由于上下相随,自然也就能随看灵活转换。所以陈鑫又说,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这是问劲、化劲和达到懂劲的基础。
5.对方仰来则高以引之,使有高不可攀之感而失去重心; 对方俯来则愈向下引,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之感; 对方近迫则愈引愈虚,使有长不可及之感; 对方退走则枯逼,使有迫促之感。这是符合沾、粘、连、随的化劲与发劲要求的,这样就可避免发生顶匾丢抗四病,使推手技巧迅速提高。
6.推手时棈神须提起,这样周身才能轻灵贯串,井要轻灵得具有 "一羽不能加" 的敏感。同时螺旋缠丝也须不断变动,要旋转得形成 "蝇虫不能落" 之气势。若动作表现出迟重不灵,则不易懂劲,若运动没有缠丝,则失去化劲,也失去半化半进、明化暗进、即化即进的缠丝劲技巧。没有化劲就变成比方,就不成其为太极拳推手了。能化而不能发,能柔而不动刚,刚柔不能相济,都非太极两仪之全。
通过以上的六项原则,练习者能够很好的对太极拳的推手加以学习与掌握。但是想要真正的掌握太极拳推手,仅仅通过这六项的学习是不够,还需要练习者能够充分的掌握太极拳其他要领,并且能够刻苦的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