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柔不是练太极拳的目的,只是练太极拳的手段
它是为了在盘架中由静入手,由松入柔,以至着熟;进而积柔成刚,刚柔互运,以至刚柔既济和合,渐悟懂劲;再进而刚柔浑然,知缠而进取,知依随而进退,旋绕环化、蓄发相变、奇正相生、阴阳合德、神气因皆成自然,以至阶及神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因为,太极拳不单纯是修身养性的养身功”,它的灵魂是克敌制胜的武功”。
全身关节的大松,肌肉、韧带的大柔,是为了迎敌时,全身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韧带能迅速的紧密组合,制伏敌手。犹如军队打仗,根据战略战术需要,有时化整为零,有时组零为整,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这就是太极拳经过长期的艰苦修炼达到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上乘功夫境界——柔化刚发。
我的大师兄潘志成,从师13年,现年92岁了,与年轻人搭手,仍能得心应手的将对手放出丈外,年轻人感到潘老臂膊极沉,内劲大,无法化解而浑身使不上劲儿。潘老说:练太极拳,人老劲不老嘛……。”
其次是神”的问题
现在不少人练太极拳,只是依葫芦画瓢”、随意画圈”,不知其所以然,打糊涂拳”,好象老年痴呆。若问其揽雀尾”何意?一问三不知。
如追问:提手上势”与手挥琵琶”有何区别?则答:方向不同。”……令人啼笑皆非。常说:练太极拳形似易,神似难”。要达到形似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这种神形兼备的境界,非数十年功夫难以登堂入室。
神”的问题,是练拳时如何用意、明了每一招式的攻防作用的问题
武术界常说:心中有,眼中有;眼中有,手中才有。”也就是内外相合,精气神的高度统一。与人较技时,搭手化打,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一气呵成。
脚上有根,手上才有劲。我们说搭手要吃点,点就是劲点。若听劲极为灵敏,则能沉浮缠绕,无为而无不为。杨式太极拳要求做到式正招圆。式是定式拳架,式式都是实用;招是式的相连,是衔接过渡动作。
每一式与下一式之间,应该有似停非停、似展非展、劲断意不断的意境。练拳中要有心到、意到、劲到,敌倒之意。练太极拳纯以神行,预备势犹如处于以级战备”的状态,待机而动。
招式的相连不断,就是应敌变化而动,人不知我,我独知道人,前面无人当有人。这样,目光能随化打而远视,专注一方,即意之所至,眼神灌之”,自然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要将太极拳修炼到神形兼备,必需要有名师的指点和言传身教,再加上自身的艰苦修炼,恒专不骄,方能达到。
功夫是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我的大师兄潘老多次说:我至今练拳,仿佛老师(牛春明)还在我的身旁。”这叫潜移默化。俗语云:学师之势,必明其意;学师之神,必得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