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顾我的解释,认真地说:“可是,你知道的,她们确实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啊。”
嗯,关于这个,我真的知道。
比如,周六一大早,妈妈就招呼着她起床,非让她看电视里的中医养生节目。“这是重播,我之前看了觉得不错,特意记下时间叫你也看看的。”她挣扎着爬到沙发上,看着妈妈兀自在那里兴致勃勃。至于电视里女专家讲的那些经络啊食疗啊,她一点儿也没听进去。一个星期了,她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这会儿她唯一盼着的就是节目赶紧结束,好回去睡个回笼觉。
再比如,还是睡觉的问题。妈妈要求她晚上开着房门睡觉,因为“空气不好”。可是她根本没有这样的习惯,关上,又被打开,再关,再打开。实在拗不过了,她只好坐在卧室里等着,等父母睡觉了,她再去把自己房间门关上。
还有,穿不穿秋裤,晚上几点回家,多吃菜少吃肉,早晚要喝板蓝根预防感冒,她说,关于这些,妈妈都有意见。“她确实是为我好,只让我按照她觉得好的方式生活,但根本不问问我是怎么想的。”
可能每一个这个年龄的人都会和父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吧?一方拼命地想挣脱家庭的束缚,一方死死攥着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所以我们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少到只有“嗯”“啊”的应付,宁肯把大把时间用来上网和陌生人搭讪、对着电脑、PSP打游戏。
龙应台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作为母亲,她说:“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一个契机,她和儿子安德烈以书信的方式共同完成了一个专栏,共同跨越横亘在彼此之间的年龄差距和文化冲突,走进对方的世界。直到3年之后,这些书信被结集成册,书名就叫《亲爱的安德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mama/)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一个做父亲的人,因为我知道,他儿子今年18岁,正处在安德烈的年龄。后来这位父亲告诉我,和儿子沟通不畅正是他目前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