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手方面去讲,在我们接手的时候,一定就要填住对方的劲,不留圆点。
努力做到与对方相融,不丢不顶,不让对方摸到我外圈上的任何一点。外圈与内圈的运动应方向相反。当我一手臂顺着对方来劲的方向将对方来劲引至我外圈切线方向时,我的另一只手正好运行至对方肘尖圆点的位置,切线点在这时候也就成了对方圆弧上的圆点(其实如前所说,切点也就是圆点),指向对方中心轴,我只要肘填手应,内圈旋转,机势就会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我便有了将对方外圈中心轴与内圈中心轴打重叠的机会。反之,如果对方在我手臂上加力,我弄不清来劲的大小与方向,不懂沿切线方向化解,外圈与内圈旋转方向出错,不管是抵抗还是逃跑,机势都会对我不利。因为,抵抗时,滞点出现;逃跑时,对方跟进粘随,我丢扁,外圈与内圈重叠,皆为对方提供了打重叠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另一方面,我们要掌握机势及时拿发。当摸到对方任何一个圆点时,都应立即做出反应,及时将对方外圆与内圈圆中心轴打重叠。没有圆点的时候,应设法诱使对方顶扁丢抗,把圆点暴露出来,再将其外圈圆与内圈圆中心轴打重叠。外圈圆与内圈圆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这才能维持内外平衡。推手时还可以诱使对方外圈圆与内圈圆的运动方向一致。在对方外圈圆与内圈圆中心轴重叠之时,及时将对方打出。外圈圆的中心轴与圈圆的中心轴一旦重叠,人仿佛成了一根棍棒,推按中间(如起式),棍棒飞出;推按上端(如白鹤亮翅),棍棒倒地;推按上端控制下端(如高探马),棍棒翻转栽地跌出。
总之,要在推手中取胜,就必须在与对方完全相融的前提下,对对方外圈圆与内圈圆的旋转、圆弧上圆点的分布、重心的转移了如指掌。因此外圈圆的中心轴与内圈圆的中心轴一旦重叠,既为得机得势,应立即手拿身进腿切,稳准冷脆、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对方打出。
在散手中找松
当练习太极推手时到了一定的程度,无论是步法还是招式都会定势。
需对太极应用十三势即:沾接连采,惊劈崩弹,缠绕封点,扔。有了理解才行。我和林文涛老师在练习太极散手时有如下体会。两方搭手极轻,如虫爬,用意接,全身意气布满,搭住即沾,与对手相连,攻不进,逃不脱,采动对方重心,手在对手脸部挥晃,惊吓对手,向下发劲为劈、锤、崩对方中路,刀掌切,手指松弹,动步缠绕对方使其桩步不稳,拿缠对方劲路,封喉抹眉,切脖,点穴击倒对手,若想逃脱或用劲过猛,已被抛扔出丈外,身体还未立稳,他已疾步如银蛇穿梭到了面前,功夫稍差的怕你跌倒,将你接住。在这种推手中,必须全身各处都得放松,不与对手斗力,想顶也顶不起来,身体某处刚出僵劲,已被打出,自己心里渐明白该处为何未放松。文涛是太极散手高手,武德又好。至于伤不伤人,全凭他的意念和所用劲道。例如:封喉时,仅用大拇指和食指虚捏对手喉头,手挥晃脸部时,手轻触即收住劲,并不击伤对手,绕步时,脚下管、套、勾、锁对手腿部,若松不开,顺势已绕到对手身后,膝顶、杠摔、抛放,抛得出,也能将其带得回,不用护具,而不受伤。技艺差者,心知肚明,细心体会太极散手之神韵,对散手中的松理解更上一层楼。在练习太极散手的过程中,若全身不放松意气未布满,缺陷处就会挨上。若技艺差者,茫然发劲,因他在发劲时,高手已知,虽然时间极短,仅零点几秒,技艺高者可在你发劲前,发劲中,劲断时,在你身肢发紧处,顺势借劲发放,输得更惨。经过这些训练,对突然爆发力的打击下,身体也渐本能反应放松,对大松大软,对轻灵的妙觉,电闪雷击,捕风捉影,虚无、神明才逐渐有所认识。
在太极推手和散手中能将人腾空抛出丈外,一些人总持怀疑态度,总认为练太极拳慢腾腾的,那里会发出那么大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