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撑外包(裹),当身体向左运动,左膝右扣, 当身体向右运动,右膝左扣。档走下弧如用屁眼擦锅底。腰作螺旋升降。手的顺逆缠丝每一指节都要有虚领顶劲,意识要灌输到每一个指节,尤其是每个手指的第一指节,都要灌上劲。身体也有上下对拔的意思,脊椎要上拉下坠,头有顶天的意思,脚有入地三尺的意思。身体向前时,命门要后撑,身体上升时,肘膝要下坠等等。总之要对拉。
情 欲 道
道本无,情注其中,冥冥运化,情中生欲,乃成大千世界.有欲无情,为恶,背道而驰;有欲有情,为俗,顺道而进;无欲无情,为清,和于道而止于道;断欲之情,为善,为慈悲,出于道而超乎道,乃争日月星辰之辉,其身可朽,其神不灭.
关于松谈几点:
在推手中,松不是懈,松是在全身膨胀,棚劲支撑八面的情况下和对手沾粘连随,不丢不顶。不丢:是用彈簧般的棚劲时时罩住对手,把对手的肢体变作自己肢体的一部分,无论进退,都不可以在时间上有明显落差。不顶:差一点的作法是不与对手直力相抗,再妙一点是不给对手丝毫的力,让对方的来力找不到落脚点。2。松在推手中的目的是不给对手达成可进攻的力点,主要通过气下沈,含胸,沈肩,开胯,转腰和和手臂的螺旋缠丝来实现。3。真正的松是气沈舟田,气贴背,气收斂入骨后下重上轻的松。这时才能作到劲由内换,以无形打有形,以小形打大形,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4。松是心静的表现,没有意识的放松,肩胯不可能通透松下来,肌肉也不可能松下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松下来,也是暂时的表面现象,一遇对手大力打来或加速度惊吓,便本能地肌肉紧张,身体僵硬。我很欣赏李伟对忠告的一段话,要有从战略上蔑视对手的心态。但思想放松的程度是和心理素质成正比的。如何才能做到遇敌不惊呢?有一句话叫艺高人胆大,这需要有实力作基础的。没有扎实的功夫,所谓的松只能是自欺欺人。5。松的前提是打开身体各部的关节和拉长四肢的韌带。松可通过盘架子和推手实践来实现,光靠站死桩是不行的。别忘了我们练拳的目的之一就是放长我们的四肢,我理解是把四肢的筋或韌带拉长。比如很多人行拳走架时两脚抓地不牢,或在地上左右乱摆,主要是因为脚髁骨韌带没有拉长。6。松的程度和质量是检验习拳者功夫的一个参数。陈小旺对我谈起一件事,说在意大利有一位擒拿高手想试他功夫,他伸出一只又松又软的手给他,并不看他,另一只手在喝茶。结果对方动也不敢动他。我见过多位大师,也试过他们,凡有真功夫的,他们的手都很软,更本不怕别人拿他,你拿他他也不痛。我个人的体会也是如此,原来我很怕被别人拿,现在感觉就不一样了。
十三势歌诀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顶头悬即虚灵顶劲,当头项正直时,颈项部分被头部引领起来,不偏不倚。下颌不前探后缩。廉泉”正对天突”,哑门”正对大椎”,全身上下关节节节松开,此时自然能够精神贯注,腹内松净,气沉丹田,上虚下实,犹如不倒翁。又如水上浮舟,随千斤之重,亦漂然不没。歌诀有云:神清气沉任自然,漂漂荡荡浪里攒。任你风浪来推打,上轻下沉不倒颠。
苦练功(拔筋压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很多前辈都有小时身体虚弱,通过练武而强壮、又从而变成大师的经历。很多前辈都提到练功的苦,然而基本上都是他人撰写的,也没有提到底是怎么练的,到底怎么苦。吴图南是个例外,我认为很有价值,首先这是他的自叙,其次是比较具体,我还没有见到其他前辈有这么具体的说明自己的练拳经历的。
我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就是在于,为什么吴鉴泉首先让他拔筋压腿,而不是站桩(例如无极桩)或盘架子。你在这里的理由我觉得不能成立,应该是恰恰相反,如果他站桩都受不了,如何能承受这远比站桩要苦要强百倍的把脚吊拉到脑门的拔筋呢?所以我认为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拔筋压腿开骨是中国武术(不管内家外家)的共同点,共同基础。在这以后才再分内外。正是因为是共同的,所以不强调,但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它技击术(拳击、空手道、柔术、泰拳等等)比较,这一点却是中国武术训练的鲜明特点,是不能被省略的。(站桩也是中国武术的显著特点。)所以吴鉴泉才有这种练法。太极前辈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外家转过来的,推理假设他们都经过这种拔筋压腿的苦练应该是合理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从这个角度讲,我前面引述的吴图南、杨振基、董英杰等人的观点实际上是一致的,实质都是要先求开展”,不仅仅是姿势的开展,更重要的是筋骨的开展、伸长、拔长。不同的地方在于:专业的、以技击为目的、从小练的应该用吴图南式”,拔筋压腿要专门练,而业余的、不以技击为目的的、成年人可以用杨式”,即拔筋压腿不必专门练,但却不能省,应该在盘架子时注重伸展、拉伸。
由于本人从小体育好,练过武术,也曾每天一大早起来跑步压腿下腰等等,所以学太极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当教老外时,这个问题就凸现出来。西人即使练过武的也极少拔筋压腿,一紧就硬,一松就软,真所谓柔软体操”。注重伸展后,效果明显。曾有学生跟其他师傅学,三年没有气感,转到我这里,一堂课见效,从此紧跟不舍。
凌空劲
吴图南先生水平究竟如何,我无从评论,我这里感兴趣的是,他所提的凌空劲”,显然与能打人的凌空劲”不同,他所描述的更像一种精神控制术,即通过控制你的精神从而控制了你,从而想怎么打你都行。王培生的例子也属此类。而另外一种凌空劲”是可以发出一种力使物体位移,象你以前举的杨班侯发劲墙动的例子以及王茂斋的例子。不知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更有可能,或者是两者都有,两者相互作用,等等。如果它们是真的,本身就是极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现象,可以推出很多有意思的科学猜想,真有可能是一场革命。
当然,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更确切的说,我是不相信、不追求、不宣传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都是故事性的传说而非比较客观的记录描述,另外的原因是,那么多气功大师都号称有类似或者更甚的能力,但没有一个经得起试验的检验。
气沉丹田与气沉脚底
前者是中国武术的共同特点,也见诸于太极拳论,而后者也可以从拳论里推出来。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我认为传统文化(理论)因为其概念的多意、逻辑的不严密等等,是没法解释清楚的,这些正是需要科学”的地方。我以前说过,科学”不仅是用科学来解释,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指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来研究,可惜,一些人见到科学”就反感,就抵制,甚至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