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惯性是武术当中的重要原则,如冲击类的各种动作,利用身体的加速运动,从而利用惯性增加自己的打击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例如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穿梭式(或叫斜四角),其过渡式是利用身体前后运动的惯性产生前后松弹劲,日积月累将使身体产生浑厚、松弹的内功。在行拳中,利用身体运动惯性修炼内功的招式经常出现。这种惯性规律在太极拳较技中运用起来非常之妙,对方被弹出去莫名其妙,旁人看起来好像假的。首先要把自己练出一个太极身,意气鼓荡周身松弹,前后左右皆然,一句话,你的身体必须是荡得出去的,因为你的身体只有荡得出去才能产生惯性;
另外、与人接触时,接触点不要动,手接触,手不要动。肩接触肩不要动,而是通过内气的动荡而产生的惯性将对方击出。翻开太极拳史,有人会做得出,但说不出,他不能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他只能说是内功,是内功不错,但没有很好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太极拳实践,对于太极拳的发展、创新是没有好处的。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划船时,船工划船浆给水一个作用力,同时水给浆一个反作用力,使船前行。人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同时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这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
这一定律在太极中乃至其他武术中也有着广泛运用,例如通过脚掌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再借由要不来支撑我们上半身的力量。
三、杠杆原理的应用
力和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即从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取决于力矩的大小,力矩越大.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越大。力为零,力矩也为零,显然不会使物体发生转动。力不为零,只要力臂为零,力矩同样为零,物体同样不会发生转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着门轴推门,门肯定开不了,离门轴不远的地方推门,用比较大的力才能把门推开,在离门轴较远的地方推门,用比较小的力就能把门推开,这就是力杠杆原理的应用问题。
假设人体是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以人体脊骨及其上下延长线为转动轴,上至百会中到尾间,下及两脚中点,这条转动轴非常重要,它是以人体中枢神经为主体的转动轴,不管是内功的修炼,还是太极较技,都是起决定作用的。在这里着重探讨一下人体如何运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理论来指导太极较技。从夹脊到肩、到臂、到手都是不同长度的力臂,假说夹脊到肩0.2 米,到手1米,推手中甲用5公斤力推乙的肩,或用1公斤力推乙的手,其效果如何呢?前者力矩=0.2x5 = 1牛米,后者力矩=lxl=1牛米,也就是说甲用1公斤力推乙方的手,其力矩等于用5公斤的力推乙方的肩,何等的省力,这不相当于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吗?这些情况在太极较技中是常见之事。
四、曲线圆周运动的应用
曲线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在砂轮上磨刀可见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运动员掷链球时,链球在运动员的牵引下做曲线圆周运动,一旦运动员放手,链球即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这些都是曲线圆周运动的规律。
曲线圆周坛动的切线规律对太极拳运动尤为重要,曲线圆周运动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功夫。首先,行拳时,人体始终保持圆周运动,前后、左右、上下皆然,人的动作带动的气场就是一个大气球。这个大气球随人的动力而旋转、翻滚,久而久之,内功自然出来。第二、曲线圆周运动对于太极较技也很常用。例如,对方抓住我两只手推我,右手重,我的气球往右切(即往右转),左手重,往左切,对方向上,我向上切,对方向下,我向下切。总之.我的身体各个方向都可以切出,使对方站不住脚,甚至跌出,这是对方推我的情况。我也可以用圆周运动主动切对方,对方抓住我的两只手,对方左虚,我切其左,右虚我切其右,对方很容易跌出。
力学原理在太极拳运动的应用是一个合道问题,这里我仅谈了一些皮毛功夫罢了。多少年来由于传内不传外各家各派互相封闭,使太极拳有很大的神秘色彩和局限性。在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太极拳,用力学原理指导太极拳运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开拓创新使太极拳这个民族瑰宝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