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平衡,说明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有着统一性,两者可以互相转换,并符合一定的规律的。
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儒家、道家文化,其精华在于把天之大与地之厚,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整体。这实际也是一个动静的平衡一一天为阳,地为阴,人在天地间达到动静的平衡,在自然中达到和谐。所以,养生的关键在于动静的平衡。
二、动静即开合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其实是讲动和静是一种开合的关系。在太极拳的演练中,动和静共同构成了太极拳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际上也是阴和阳的关系。动,就是阳;静,就是阴。开,就是阳;合,就是阴。在太极拳的阴阳运化当中,包含着虚实、刚柔、开合、含展、升降,进退、收放等等方面。总之,世界上的万物,都离不开阴阳,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
三、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做到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首先,在外形动作上要把握好开合
太极拳的开合,包括四肢的开合与躯体的开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胸腹的含展。很多初学太极拳的人,往往是手脚有开合,而胸腹没有含展。这样,虽然在动作上有动有静,但是却没有做到开合,也就达不到拳论要求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可见,在太极拳的学习中,不仅要运用好动静的关系,同时也需要掌握好开合的规律,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十三势歌诀》中讲:动中触静静犹动,因敌变化是神奇。……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这几句话连贯起来理解,就是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屈中有伸,伸中有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这就是太极拳奇妙的地方。太极拳在开的时候,不是无限大,而是开中寓合;合的时候,要合中寓开。另外,开合屈伸,不仅仅是四肢的开合屈伸,而是要用腰来带领,要有胸腰的含展开合。
比如搂膝拗步,两手举起侧翻,这就是开,但是在开中还有有含;转身出腿、屈臂,这是含,然后弓步、蹬腿、转腰、伸臂、沉腕、落胯、舒指,这就是展。从这个动作,就能够体会出屈中有伸,开中有合”的太极拳练习要领。
其次,要注重内在的开合
太极拳外表的静,蕴含着内在的动;外在的动,又包含着内在的静。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所以能做到动中寓静,静中有动。这种内在的动静、开合,主要是意念上的。
拳论说”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就是讲内在意念上动静的关系,它是气定神闲,神意安舒的一种运动状态。内在意念上的开合,实际也是意念的收放,意念上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再次,要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后有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句子,这是讲动作的开合要适度,动作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太极拳练习的就是一个”中”字。我主张太极拳生活化,生活要太极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练习这个中”字,包括饮食、工作与休息、待人处事等等,都要求得中和。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流派套路,要处理好动静、开合的关系,总之就是要无过不及”,就是要适中、适度。练习太极拳,适合于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实际是一个动静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动和静的关系,才能练好太极拳,才能更好地养生健身。归纳起来,就是要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