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通过步型的要求,也可以体现出太极拳的态度。
比如虚领顶劲”与松腰沉胯”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再比如气宜鼓荡”与神宜内敛” 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太极拳中所讲的中正”内涵是指身体内部的对称、平衡、沉稳,非简单的形态之谓。
实际上,立身中正”是为八面支撑”服务的。 中正”可分静态和动态,中正”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随技法的需要而变化,它也可随功夫的变化而变动。 立身须中正安舒”的内容,体现了练拳求中”。
三、拳势步型的脚下有根”
脚下有根”是步型内在的技术要求,要有松沉到脚底和气沉丹田的桩步功夫。武术界的谚语练功无桩步,房楼无立柱”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桩功的重要性,练拳不练桩功就象宏伟的建筑没有立柱一样。
所以说,步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练好退下基本功,控制好重心,犹如脚下生根一般。
通过虚领顶劲、松腰塌胯、尾闾下垂、松膝舒踝的沉到脚底与地面粘在一起,这就是脚下有根”的体现。还要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的整合,下丹田”这个圆形腔体的中心点是位于腹部能调整和稳定人体重心的部位。
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能有效的降低身体重心。力学原理告诉我们相对重心位置越低越稳定。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各个环节重量下沉,特别是利用气沉丹田、膈肌下降使腹部充实,降低人体重心达到人体稳定。
四、拳势步型的底面积
底面积是步型外在的技术要求,指两脚之间要形成合适的底面积。太极拳不是神仙拳,技术要求是要讲究科学的,步型也有现代力学的东西,下盘底面积”就是其中之一。步型的步距包括步长和步宽。
首先是各人的身高脚长不一样,步子的大小也不一样;再有各人松腰松胯的功夫不一样,步子的大小也不一样,所以不能量化。
两脚横向距离的宽度数字要恰到好处的选取。过于窄了,底面积就小,这样不利于使人身重心投影线落在重心支撑面内。过于宽了,底面积就大,下盘是很稳了,但使虚实转换不够好,行步也不够灵便,还会容易形成双重”、劲力传递不顺遂等不足之处。
拳架起势”、十字手”、收势”的步型是开立步的,云手”中也有开立步的拳势动作。有些太极拳爱好者不大注意开立步的技术规范,站成了八字脚(两脚外撇形像八”字)的起势”、十字手”、云手”、收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八字脚的底面积明显小于开立步,所以说八字脚的下盘稳定性是比不上开立步的。有兴趣者不妨验证一下,分别站一个八字脚和开立步的起势”,叫人用手出一点力推按自己就身知体悟到步型底面积的技术问题了。
五、拳势步型的支撑点和面
拳势步型的支撑点和面,有的可以从步形架构看出来,比如站步的高低或宽窄,又如腿的弯屈或伸直,再如吃劲点在脚掌还是在脚跟。有的则要看步型的内涵技术。比如马步的开胯圆裆”,下肢腹股沟松开,两腿有内外对向撑力,无形中扩大了两腿所围成的支撑底面。避免夹裆、敞裆的毛病,以提高稳定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又如开立步的足稍内扣,膝稍外展”,也是一样。常见的弓步后腿掀脚”、丢跟”毛病,使撑点和面产生异常变化,因此影响了下盘的稳定性,也影响了劲力的传递。
常见虚步、半马步膝尖超过脚尖的毛病,亦称 跪膝”,跪膝时下出的力就从膝尖向前下穿出,而不能下传于脚跟,从而失去支撑点和面的稳定性,减弱脚底劲力顺着地心力的反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