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建议:想吃糖的时候,就赶紧步行15分钟吧。研究人员发现,步行15分钟,能将人对巧克力的渴望降低12%。
3.诱发头痛
专家说,因为偏头痛多数是由于变化引起的,如睡眠、饮食的改变等。当你吃糖过多时,人体需要快速反应来应对它,血糖水平会突然到达峰值,随后又陷入低谷。这种变化就有可能引发头痛。
预防建议:了解糖分的不同名称和说法,警惕成分表中出现“糖”、“糖浆”等字眼的食品。
4.加速皮肤老化
血液中的糖会附着在蛋白质上,并产生“危害分子”——糖化终产物(AGEs),它们不仅会破坏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等蛋白纤维,导致皮肤出现皱纹或松弛下垂,还会使身体的“天然抗氧化剂”酶失效,招架不住紫外线等的外部侵害。
预防建议:一定少喝添加了大量糖分的饮料,即使是听上去很健康的“鲜果”奶昔,含糖量也非常高。不过,没必要担心水果中的果糖,因为水果纤维会降低糖类在体内的转化。
5.增加血管压力
专家说,糖除了会扰乱胆固醇外,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冠状血管特别薄,任何狭窄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可能诱发心脏病。
预防建议:别被加工过的所谓“全谷物”食品欺骗。精米和白面含糖量较高,升糖指数也较高,应有意识多吃粗粮。
6.让人没精神
甜食会让你暂时心情变好,并感到能量充足,但研究表明,糖类带来的这种好处,只能维持30分钟,之后便消失殆尽。这会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不断地想吃甜食。此外,糖分还会刺激睡眠“调节器”——血清素的产生,导致人昏昏欲睡。
预防建议:当你感觉没精神时,别向巧克力“求助”,不妨吃点水果或来个水煮蛋。
7.导致糖尿病
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只要多摄入由糖分转化而来的热量150卡,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出1.1%。如果已是糖尿病患者,糖分带来的麻烦会更大,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糖留在血液里,严重损害整个人体机能,服药效果也会变差。
预防建议:务必警惕“隐形糖”。来自含糖饮料的糖分仅占你摄入糖分总量的1/3,一定要仔细阅读食物标签,番茄酱、速冻食物、牛肉干、面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8.诱发心脏病
专家说,糖会导致人体内的尿酸、坏胆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从而导致心脏病、中风风险增加。“在我的门诊中,有些人体重正常也不是糖尿病患者,却心脏病发作。我认为,糖摄入过多可能是主因,但这点很多人没意识到。”此外,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风险高出48%,心脏衰竭的风险高出65%。
预防建议:了解食物大致的含糖量很有必要。一般来说,一罐苏打水含糖量为12克;一片全麦面包含糖量为8克;一块奶油糖含糖量约20克;一瓶500毫升的甜味饮料含糖量约40~50克;两三块甜味饼干的含糖量很可能超过20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uetanggao/)9.致使胆固醇紊乱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食用糖最多的人,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也最高,而好胆固醇水平则最低。过量的糖分不仅会刺激肝脏不断产生坏胆固醇,还会抑制身体对坏胆固醇的代谢能力。
预防建议:控制好热量,坚持吃早餐。研究显示,肥胖女性早餐吃含高蛋白的鸡蛋,午餐热量摄入会减少160卡。不吃早餐后果更严重,肥胖风险会高出4.5倍。
10.引发认知障碍
科研学家最先发现了胰岛素耐受性、高脂饮食和认知障碍症之间的关联,并将这种疾病命名为“3型糖尿病”。此项研究认为,认知障碍症相当于大脑患上了糖尿病,它也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可能是由于大脑吸收果糖以及转化能量的能力受损导致。此外,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导致大脑缺氧或营养不足,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得认知障碍症的原因。
预防建议:告别高糖、高脂食物,它们是导致认知障碍症的重要原因。
11.出现上瘾症状
与毒品类似,糖分会促使人体分泌出刺激大脑快感的多巴胺等。人体还会对糖产生耐受性,此后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产生快感。在有关糖类上瘾的老鼠实验中,摄入了大量糖类的老鼠,在停止糖类摄入后,出现了身体颤抖和焦虑等症状。
预防建议:耐心培养一个低糖饮食习惯。一般来说,味蕾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慢慢适应没有甜味的食物。
12.癌症风险加大
一项针对2011例绝经后妇女的研究发现,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几乎高两倍。专家说,这可能是因为血糖水平升高后,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数量增加,刺激了肠息肉的生长,使直肠癌风险增加。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血糖高的人,更容易患上肝癌、乳腺癌等。
预防建议: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量,均衡饮食。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每天单纯摄入的糖,女性最好不超过20克,男性不超过36克,儿童不超过12克。
吃糖过量像吸毒对身体有害
含糖饮料能否提神醒脑
糖即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脑仅占体重的2%,但所需的能量却约占到人体能量总需求的20%,但大脑无法直接利用传统三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只能靠血液不断输送氧和葡萄糖来提供。在下午3时左右,午餐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降至低点,此时如果你的大脑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就容易感到困倦、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一些人甚至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出现头痛、头昏、手抖的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一些营养学家提出,适量喝含葡萄糖的饮料能让血糖偏低者的大脑迅速恢复状态。然而,英格兰拉夫伯勒大学睡眠学教授吉姆·霍恩研究发现,一些含糖的“功能饮料”在提神方面只对低血糖患者有一定作用——糖分进入人体后,刚开始15分钟确实具有一定的醒脑作用,之后便会逐渐减退,甚至会加剧困倦感,除非饮料还含有咖啡因。他表示:“其实要清醒头脑,还不如喝杯白开水来得有效。”
远离糖尿病和血糖高,紧抓抗糖的“六大武器”
一、合理膳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正确合理的饮食对糖尿病的防控非常重要,没有饮食治疗,就没有糖尿病的满意控制。”专家说,科学的饮食有利于控制体重、恢复体力、保持血脂和血糖的稳定、减少尿糖的排出、延缓和防止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对糖尿病患者提倡医学营养治疗,它是指通过调整营养素结构,调整食物搭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并且有助于维持理想体重和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医学营养治疗的内容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适量蛋白、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水果适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等。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必要手段。
二、适量运动
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般主张规律的、个体化的运动方式。首先应由糖尿病专科医生或护士评估患者自身状况是否合适运动,并确定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三、保证睡眠
在抗糖的过程中,患者充足的睡眠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保证,对于血糖的下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要做到按时睡眠。
四、规律起居
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出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每天的生活、学习、进餐、活动、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合理安排,定时定量,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
(1)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劳逸结合,要尽量始终稳定,避免突击性的工作或学习。
(2)三餐或加餐的时间、进餐量及三餐的分配每日要相同。
(3)长年坚持体育锻炼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但不要过度疲劳。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持续时间、活动量的大小,要做到基本相同。
五、戒烟限酒
都说“吸烟有害健康”,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对此,刘静指出,吸烟能导致肺癌、肺气肿、冠心病,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戒烟可以降低肺癌、肺气肿、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从而延长患者寿命。
六、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金钥匙,它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措施的总和。”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不自大,不自卑;要摆正位置,不错位,也不越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永远对他人和社会存有感激之心;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情趣,心理自然就平衡了,这对抗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图老师tips:糖有时候和毒品一样,吃上去甜美,食用过多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尤其是血糖高和糖尿病人,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最好远离糖分高的食物。今天和大家盘点了一下吃糖过多的诸多危害,希望能给大家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