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形上看从头顶到脚跟是一条斜线,但是斜线内的主体是中正的。
即两脚正(前后两脚尖基本朝前),两肩、两胯正,两乳头与地面垂直,头向上虚领,下颌微收,负重腿的鼻子尖、膝盖尖、足大趾尖上下垂直相照,意想小腹放在大腿上。非负重腿能抬而不抬。所以叫斜中寓正”。
斜中寓正”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以斜助正”,斜腿就象电线杆的拉纤或一根立柱的斜撑一样,对负重腿起到助稳和助灵作用。
第二,斜中寓正”的斜”还可以理解为有倾向”之意
即凡是两腿出现一正一斜时,思想上必须把意念完全放在中正的腿上,斜腿要为正腿服务。要向正腿倾斜。
第三,斜中寓正”符合对立统一”的哲理
从技击的实践看,我发力向前推击对方时,意念必须放在背后而不能放在前面;反之对方从背后推我时,我一想前面,对方就推不动了;向左蹬脚时意念在右掌,向右蹬脚时则意念在左掌。
只有这样做重心才能稳定,发腿才能有力。没有这种意念的倾向,只求中正安舒”,稳定性和力量都不会获得最佳效果。
练拳或实战中前进后退,左右变化时,要在保证单腿负重且中正安舒”的前提下,意念上稍稍有点前、后、左、右的倾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即向前迈步意念倾向后腿,向后撤步意念倾向前腿,向右移动意念在左,向左移动意念在右,向上而寄寓下意,向下寄寓上意。
所以斜中寓正”可以全面解释为正中有斜,斜中寓正,正斜相依,阴阳互助”。
斜中寓正”正好充分表现出太极拳的哲理性。
斜中寓正”的提法,对加强太极拳体、用过程中肢体的稳定性、灵活性,对加快前进速度,加大向前的冲击力和向后的吸化力,是科学有益的。
第四,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都能证明
只求中正安舒”,是无所作为的。只有在保持重心稳定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清醒的、有目标的倾斜,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小到天平称重如果秤砣不肯离开准星,就称不起所添加的重量;滚动的车轮如果没有向前或向后的驱动之力就会停滞不前;向前行走必须有后腿的撑力,向后倒退则必须有前腿的撑力等等。
大到国家的富裕农民的政策,特区的开放,西部的开发等等,都是倾斜之力的作用。吴式太极拳要求的斜中寓正”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我所以在上述总结的歌诀中没有提斜中寓正”,是因为我提出的单腿负重”已涵盖了斜中寓正”,故没有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