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理亦是如此。套路千变万化,神秘莫测,归根到底由一而发,归于"太极"。
从头顶到脚底,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毫毛,四肢百骸互为一体。太极拳训练,务必重视整体的协调一致。
一开一合,顺其自然;一刚一柔,绝无勉强;一动一静,全体皆然;一虚一实,恰合天然。上中下,内外相连,以一贯之。
一旦出手,发龙威虎猛,急如闪电;如需静止,寂然归元,一动不动,固如泰山。
练好太极拳,必先明其理,循其道,才能事半功倍,硕果累累。
太极情论
情者,情形。理存于中就为性,理发于外为之情。
物有物情,行有行情。人与人交往有人情,音乐浊高低有声情。太极拳的招势变化当然也有自己的情形。手足运行,身形变换,高低抑扬,都是拳情。
拳情又近乎于拳景,是演练者内功、心情的外在表现。屈伸往来,如层恋叠嶂;不滞不涩,如清波涌动。这就是太极情景的美丽图画。
宁静中孕含生机,淡泊中意在致远;奇情从端正处出,奇景由松活中来。
拳情要松,不松无以求活;拳情要柔,不柔无以获刚。松活刚柔,拳情自然舒展。
初练者刻意弹抖,弄巧反而成拙。因为弹抖固然生动,全由内力迸发,不是外形尽能表达的。只有暗劲充盈,招势间才有无穷美感,拳情方有难言妙处。
太极招论
招即招势,是太极拳路中动作的总称。特别论述招势,因为它贯串始终,是内气之依托,非招无以练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手、眼、身、法、步,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循法呈形,尽为招势。一动为招,招招相承前启后,使体内血脉与外形动作一气贯通,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隔阂。
历代拳家名手,对一招一势都有深刻研究,不仅套路尽得要领,还拆势打单,细心琢磨其多种用途,从中悟出精妙,往往一招绝技,名震拳坛。
但招势全从运动规律中来,只能顺乎血脉畅通的法则,不可为招而招,为势造势,徒有其表而无其实,舍本逐末,走上歧途。
从固定的招势中寻找新意,顺乎阴阳变化,变不离宗,便可创造出新招势。由陈式起,杨、吴、武、孙种种,招势各异但万变归一,全部不离"太极"的至高准则。
办要合乎科学,在以后的发展中,相信还会有其它好招妙势出现。
太极性论
性即性质等,指事物的本质与特点。世界万事万物各有属性。阴与阳是其基本属性。
人分男女,男为阳,女为阴;天分昼夜,昼为阳,夜为阴;言位有上下,上为阳,下为阴。
太极拳就是根据事物的阴阳属性创造而成的。阳刚与阴柔对立统一,互为转化,生生不息,变幻无穷。演练太极拳,就要得其要领,不偏不倚。
如若硬则偏听偏刚,如若软则偏柔,都不可取。古诀中云: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太极性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方法主要是沾、连、粘、随四种。沾就是要紧紧沾住对方;连要紧挨对方,使其不能脱离;粘指对手想脱离时,紧贴上去;随指随着对方进退来去因势利导。
在沾、连、粘、随中,不丢不顶,在运动中寻找对方破绽,使对方攻击落空,以柔克刚,将对手制服。
太极性论是太极拳十大理论中最具辩证法的部分。
深刻理解阴阳二性,在演练时灵活运用,指导自己的实践,并时时感悟,总结实践,掌握刚柔相济、极柔坚刚,随屈就伸,无过不及的全部内涵,溶入到自己的招势之中,即可达到炉火纯青的拳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