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论曰:蓄而后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为此,在蓄劲的练习过程中,首先要讲究使劲蓄得足,蓄得住。要求肢体具备五弓之能,蓄而后发。
运用身体的五张弓,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练习内劲的运用。
但是,必须做到以腰弓为主体,其余四弓(四肢)做为辅助,而且,还需要五弓之劲合为一体,开合有序,松紧得当,同时蓄发相变。
太极拳在蓄劲时,通过拳势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涵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开膝合膑”,使周身构成负阴抱阳”之态势,犹如开弓满盈,促使肢体做功距离加大,加强其弹性的储备能力。
同时,要求周身之气聚集于丹田之中,只待勃发之机,其劲具有一触即发之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做到气沉丹田,也需要我们掌握好喝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法。
此外,劲力除了虚领顶劲外,全身之劲全部向下松串,注入脚底,以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身体的重心在蓄劲时偏于后腿,以便转换调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蓄劲总的要求是:上肢虚拢,下盘稳固,中间松沉而灵活。陈式太极拳发劲时,要求在劲力蓄住的前提下,能使体内之劲集中在一点迸发体外。
如满盈弓之箭脱离弦扣,有中的”入内之能效。其关键在于拧腰、扣裆、松胯、泛臀、双腿里缠、双足内旋、前脚把、后脚蹬,一气呵成。
与此同时,以腰旋转为主要动力,双肩窝(云门穴)内气机潜转,互相传递(通背劲)。
同时还要求腰松而活,肩顺(松)而脱,劲力一吐即收,形体一抖即松,重心发至左(右)松至右(左)四六分成。
尤其在放劲的一瞬间,要有劲力从肢体某一部位松抖出来的感觉,决不可产生丝毫的努劲用力现象。
其气与劲在体内会产生滞呆之意,憋在体内得不到完全地运用与发挥,导致发劲时头和身体出现一种不应有的震动之状态,这是劲没发出去在体内努憋所致,轻者头晕目眩、桩根不稳,重者鼻口窜血,学练者必须细心揣摩,方能领悟。
若要打对称劲,要求双手臂之劲相连而传递,出入而有序,双肩松开似脱,同时相吸相系,并相对传递,其身法要求旋转而灵活,主宾得当,阴阳扶承,虚实兼备。
特别注意的是,不可蹲得太低,一旦发劲身体反而站高起来,易犯钻顶弊病,还会导致气机上浮,横气填胸,劲散而不能聚合和桩根不稳等缺点,学练者不可不知。
为此,要求蓄与发之势必须保持平整,同时要求在形体外观上,注后不注前,注催不注领;在内劲方面,注阴不注阳,注入不注出。
尤其是在劲发刚落点的一瞬间,要求双腿如钉在地面上一样,后脚根决不能离地和挪位,否则,劲散而不聚,练习者必须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