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高级拳术,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学会身心专一,这样才能在练习中找到意的感觉,体会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修炼。
太极拳有松、柔、圆、缓、匀”的特点,太极拳的动作安稳舒展、轻松柔和、连绵不断,既要肢体、关节、肌肉按程序分节运动,又可以达到全身活动的完整与协调,因此,习练者周身内外,都能获得良好的休整与锻炼。
太极拳还要求心理安静、精神集中、以意识引导动作”,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达到身心休息,又可养成习静”的习惯,培养沉着、耐久、坚毅、机智的品质。
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呼吸深长”,久炼可以增大肺活量,调养气息,达到养生的目的。实践证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人老先从腿上老。老年人腰腿不灵活,容易摔跤、跌倒。如果缺少钙质、骨质疏松,一旦摔跤或跌倒,就可能发生骨折、瘫痪甚至意外。
练孙式太极拳的好处
一、孙式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协调
人体的无限复杂的多样活动是依赖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调节的。在太极拳运动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人体在活动中用意不用力。调息”,就是心息相依。
心”是指意念,息”是指呼吸。练习时要心清、脑静 手到意到,呼吸与动作密切配合,动作由意识作导引,安祥中带有全神贯注,使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都能更好调整。
我们在一般工作及劳动中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辅助之,而练习太极拳是二上肢都交替活动。如玉女穿梭”是两上肢、两下肢交替动作于四个方向,能调节大脑神经的灵活性,对失眠和神经衰弱者是非常适合的。
因为采用心静用意”的练法,意守丹田”使大脑皮层在运动中休息,中枢神经既指挥了全身器官机能的调节动作,又训练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虽然是慢速度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则是灵敏的,当我工作疲劳头昏脑胀时练一趟孙式太极拳会有脑清神灵之感。此拳对脑力劳动者消除大脑皮层的疲劳起了良好作用。
二、孙式太极拳能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
练习此拳能增强人的宗气”。祖国医学认为宗气”聚于胸中,支持肺呼吸和心脏血液循环。
《内经》<灵枢·客邪篇>曰:五谷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坠,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呼吸焉。”说明了胸中宗气,可借呼吸氧气以养之,又须饮食营养以补助之。
宗气不但是肺呼吸的纲领,也是全身血液循环之纲领。在练拳时对脑桥和延髓,对呼吸和血液循环运动起了促进和调节作用。
如当练拳开手”、合手”时,要求两手抱球。合与面宽,开与肩宽,要求松肩坠肘。两下肢站立之时,略下蹲与肩同宽,就是,培养人练习宗气”。
当开掌与合掌时锻炼了胸大肌,增强了肺活量,在练习时要求呼吸绵绵,意守丹田”达到了腹实胸宽”状态。
使呼吸逐渐调节到深、长、细、匀,增强了人体从外界摄取氧气,使之进入循环血流,二氧化碳则从血流转移到肺泡排出体外(这肺呼吸过程叫外呼吸),与此同时又促进了组织内所进行的氧化过程,增强二氧化碳向血流中排出以及从血流中吸取氧气。
(这种呼吸为内呼吸)。在练习开合手时还能促进胃肠功能加强蠕动功能,再配合腹式呼吸,并协调了肝脾等功能。
当患者感胃胀疼痛或肝区疼痛,胆囊炎疼痛放射到背肋疼痛时,教他练习开合手动作加上搂膝拗步等动作后,患者感到易接受此简易动作,更感练后舒适疼痛缓解,胸部闷胀消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当练习左右搂膝拗步这些缠绕旋转的运动时,使动脉血管得到了柔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不仅提高肺部及血管的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
所以这几个动作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肺结核、肝胆脾胃疾病是非常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