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太极拳练习确能减低负荷肌体(胫骨)的骨矿物持质丢失率,有效地减低骨折的发生机会。
可见,长期练习太极拳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改善骨骼韧性,减少骨折几率。
另外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早老性骨折的目的。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以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刺激,有效地减少内骨矿物资的自然丢失,使密度多年保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练习太极拳有利于提高老年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这可能是由于血液向细胞介质—6(1L—6)含量降低,减少骨的吸收和降低骨转换率,从而降低血青骨钙素(BGP)水平,有效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推迟其发生。
所以说,人们说太极拳是一种老年人的拳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太极拳对老年高血脂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血脂作为心血管病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血脂症患者过氧化脂质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率是正相关。
高血脂症患者拌有脂代谢紊乱,其特点是:血浆甘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CAPO—B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浓度降低。
国内研究报道,练习太极拳能使中老年人血液TC、LDL—C水平显著下降,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可调节脂类代谢、降低血糖、增加HDL—C及HDL—C/TC比值。
而血浆HDL含量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太极拳练习可使血液非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对改善老年人的血脂代谢,提高机体氧能力,延缓衰老有着积极的作用。
骨质疏松松(Osteoporosis, OP)系指每个单位内骨组织数量减少。成年人骨骼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但骨的代谢却持续不休,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年龄超过40岁后骨的生成保持不变但吸收却增加,数十年后骨组织数量仅及30岁时的一半量。
导致骨量减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随年龄的老化,性腺分泌功能减弱,雌雄激素缺乏或不足,使骨吸收作用增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随年龄的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钙的摄取不足、吸收降低,维生素D3转化下降等,均可使骨钙极易被吸收和移出。
最终表现为骨密度和硬度降低,使多种有关疾病如骨折的发生率增高。
目前O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补充钙和维生素D、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补充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氟盐、异黄酮以及其他方法,如补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其中运动辅助治疗方法是最简单有效的。
体育运动作用于骨,使骨产生适应性改变,其改变遵循Wollf定律:即在承受或接受应力的部位形成骨质;在不承重或不接受应力的部位吸收骨质;当机体对应力产生适应时骨量将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美国Frost博士的研究发现,肌肉产生的牵张力对骨强度的影响可高达40%,大于激素、钙和维生素D的影响(3-10%)。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运动负荷使骨代谢增强的机制:适宜的运动对成骨细胞产生恰当的机械性应力,通过压电刺激使成骨活性增强,增加骨组织内DNA和骨胶原的合成,引起骨结构良性的良好改变。
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睾酮与雌性二醇能促进骨蛋白合成,骨基质总量增加,使骨盐沉积保留,骨质增厚,骨骼融合。
能使维生素D增加,从而促进钙质吸收,减少骨丢失;能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使骨内血液保持中性。防止骨溶解,成骨细胞活性升高,促进骨形成。
太极拳运动是民族体育之宝,能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
研究证实太极拳运动能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等均产生良好影响。研究发现,太极拳能增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险,改善和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同时,由于其动作舒缓和独特的姿势,提高了肌肉对骨骼控制的难度,在动作范围内肌肉对骨骼实施了最有效的牵拉,根据Frost博士的研究发现,这种作用对骨代谢产生了最佳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钙及骨钙素显著下降,锻炼效果最为理想。表明健身操是延缓绝经期妇女骨量丢失的最佳运动形式。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图老师小结: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已经见证了太极拳可以增加骨密度的神奇功效,太极拳是一门很有效的养生运动,对于人们来说,有很多好处是等着我们去发掘的,当然,只要大家不断练习,在练习当中自然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